正文

天津菜(2)

吃的藝術(shù) 作者:劉枋


五、炒菜撈面:過生日吃壽面,這到處都是一樣的,而天津人家庭中,在生日宴會上的炒菜撈面,卻是其他地方所罕見的。所謂撈面,就是面條煮好后撈起盛在碗中,亦即“白批”。炒菜是炒得各式的菜,或四或六,而所炒者,應(yīng)均為絲,如蒜薹炒肉絲、芹菜炒牛肉絲、韭黃炒雞絲、香菇炒豆干絲等,但有一個特別的,就是炒蛋,蛋要炒得碎碎的,不似一般炒蛋攤成一個大圓餅?zāi)菢?。用這些炒的菜拌面,比單純的打鹵面另有風(fēng)味。當(dāng)然有的人家不僅炒菜,另有紅燒牛肉、燉羊肉、整只母雞燉湯等,可是那不在話下,如果說,一定是:“明天是我們老妹子的小生日,不敢驚動親友,可是您啦要是沒事,請您啦中午來吃炒菜撈面啦!”

最后該說的小吃,其實這才是真正有地方色彩的呢!

六、炸螞蚱:螞蚱者,蝗蟲也,也就是農(nóng)田里的害蟲也。內(nèi)地北方各省,農(nóng)作物常受蝗蟲災(zāi)害,就算未釀成大災(zāi)害,秋收季節(jié),田地里有很多蝗蟲,天津人對付它的方法不只是捕而殺之,并且是吃之為快。把蝗蟲的翅、腿及頭部全部去掉,把那段肥肥的蟲身洗凈,再過鹽水(用鹽水加以浸洗),然后用油炸之,炸好的成品,焦黃油亮,圓滾滾的,遠看像炸花生米,是善飲者下酒佳味,如用烙餅卷而食之,更是老饕解饞之物。不過,外地人很多望而卻步,正如同我們一般人不敢吃廣東“龍虎斗”一樣。

七、鍋巴菜:在口語發(fā)音是“戛巴菜”,在各報紙家庭版上曾有人寫過,就是用綠豆面粉,調(diào)成糊狀,在鍋中攤成春卷皮樣的煎餅,等到?jīng)鐾赴敫?,切成菱形小片,入水煮透,調(diào)味不用醬油,而用紅豆腐乳湯,加胡椒粉和香菜,滴點麻油。大功告成,其實和湖北的豆絲很相似,只是調(diào)味不同。如問好吃嗎?天津人一定說:“最好的消夜點心,沒有比這再好了?!毕氘?dāng)年天津法租界天祥市場后面的萬順成,每晚座上客常滿,人人面前都有一碗鍋巴的。

八、煎燜子:就是炒涼粉。也許天津涼粉做得特別好,把它切成小塊,用油煎熱,加芝麻醬和蔥花,比起涼拌的涼粉另有風(fēng)味;不過,好像這也是不易被他方人所領(lǐng)略的。

九、煎餅果子:在天津住過的人,大半對此有很深的懷念。賣此食品的小販,游走街頭,肩上挑的擔(dān)子,一頭是小火爐上面架著,另一頭是做煎餅的原料綠豆粉糊及炸好的油條。攤餅,同時把油條烤在爐旁,餅攤好了,像春卷皮但較厚,抹上一些甜面醬,撒上點蔥花,把油條放上一卷,熱香四溢,當(dāng)時吃最好,趕快地拿回家去吃也行,但不能耽誤太久,若餅涼了油條硬了,就味道全非了。講究的要加蛋,就把餅上再攤上一個雞蛋,營養(yǎng)雖好,味道卻非正宗。

十、塌鍋包子:天津包子非常出名,尤其是“狗不理”三字更聞名遐邇。狗不理者,賣包子的店鋪名字,因為東也一家,西也一家,后來賣者店名和售品成了一體,如說去買狗不理,就是買包子。所謂塌鍋包子,就是因為包子中有很多湯汁,蒸好之后,本來滾圓的包子,會塌成扁扁的。不過,這和現(xiàn)在江浙飯館中的小籠包不同,小籠包中一團死肉,而天津包子中的餡兒雖然也是純?nèi)?,只因加了適量的蔥,肉又是切成的小丁,不是絞成的碎屑,所以不會凝成硬硬一團,吃起來才十分可口。

此外如黍米飯、面茶大果子,前者是一種紅色如高粱米一樣的糧食所煮的濃稠粥,加糖而食;后者是小米面粉煮的粥,和又長又大的油條一塊兒賣,吃時也兩樣相配而吃。如今是只能說說,既無法自做(因缺原料),也無處可嘗的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