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烤——火燎

吃的藝術(shù) 作者:劉枋


煙熏火燎,是北方人的一句成語,上次只談到煙熏,今天要談到火燎。說實在的,火燎也從未被用于烹飪技術(shù)上作名詞或動詞的,試問,哪位又吃過“火燎活豬”?

不過,火燎之實卻又不少,只是在官稱上都說烤而已。我們中國之烤,不同于西菜西點,那種放在電熱器里、烤箱之中弄熟的吃食,實在是我們的焗。我們所謂烤,一定是指著用明火,直接燒燎的意思。

關(guān)于這,有一段笑話,是說某鄉(xiāng)巴佬進北京,看見館子門口有“涮烤”二字,不解何意,后經(jīng)打聽,原來是吃肉的方法。回家后便自作聰明,弄了一大塊生肉,先用刷子狠狠地刷洗一陣,然后便燃柴草烤之,結(jié)果“皮焦骨頭生”,乃嘆曰:“一定京城里的人都是沒鍋的,要不他們干嗎會吃這種燎不透的東西呢?!?/p>

其實,這種鄉(xiāng)巴佬大有人在,筆者在只聽“烤肉”這名詞之時,也認(rèn)為一定是把肉叉在大火上烤的,等后來親自嘗試,才知完全不符想象。當(dāng)時曾認(rèn)為,“這等于在平底鍋上炒肉片嘛!”后來仔細(xì)體會,才識得個中真味。在北平所吃的烤肉,大致上和現(xiàn)在標(biāo)榜的北平烤肉、蒙古烤肉相同,但其細(xì)微的差別卻很大。第一,那里用的烤肉支子,縫際較大,火焰可以透鍋而上。第二,那里烤肉是隨烤隨吃,每次不過烤十?dāng)?shù)片肉,略烤即熟。第三,那里烤肉時只配很少的蔥絲、香菜,絕沒有青韭、洋蔥等出水的蔬菜,而作料也只略蘸頂好醬油,不似這里又是姜汁,又是糖水。所以,烤出之肉,略帶燒焦的香味,是炒肉絕對不會有的。所以烤肉還是名副其實的,存有火燎風(fēng)味。

烤鴨當(dāng)然也是真正懸鴨于明爐之上,否則鴨皮不會香脆,這和烤箱中的電烤鴨一比就可以明白。廣東的燒乳豬,同樣是烤。叉燒則是烤肉條,其實是炸的。不過,上面所談的烤,多不宜于家常,因一般家庭之中,很難有那種設(shè)備,試想,在新式的公寓樓中,可以大燃明火吃烤肉嗎?

但事在人為,當(dāng)隆冬之際,室內(nèi)生一盆紅紅炭火,火上支個鐵絲架,雞翅鴨膀、肫肝雞什、魚生肉片,先以作料(醬油等)浸好,再串以鐵絲,放在架上慢慢炙烤,或家人圍坐,或友好淺酌,其風(fēng)味又殊于火鍋或雞素?zé)恕.?dāng)春秋佳日,郊外遠(yuǎn)足,便當(dāng)盒中,帶著了肉類,只要有火柴一盒,鐵線一卷,亦可隨地取柴,大吃燒燎,這種野餐,比其他方式更富野味。

“叫化雞”當(dāng)然是很原始的,該屬于烤,可是,那實在是煨多于燎,等于隔著泥土燒熟的,雞肉絕無煙火氣。至若“富貴火腿”,如今純是餐館中的名菜,從野蠻進入文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