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蝕此瑤臺月(2)

大唐李白2:鳳凰臺 作者:張大春


在這兩次政變中,王仁皎和他的一雙子女—臨淄王妃和她的孿生哥哥王守一,都曾參與機要,史稱:“將清內難,預大計?!?/p>

王子妃也終于在先天元年、李隆基登基之后,被冊立為皇后。王仁皎首先受封為將作大匠,隨后任太仆卿,封祁國公,遷“開府儀同三司”—也就是可以自辟官署,平肩宰輔—雖然沒有首相的實權,也恰可滿足王仁皎大量積聚財貨的欲心?!缎绿茣?/p>

外戚傳》上用十八個字道盡他的后半生:“避職不事,委遠名譽,厚奉養(yǎng),積媵妾資貨而已?!?/p>

王仁皎死于宋璟和蘇颋被罷黜的前一年,也就是開元七年,得壽六十九歲?;实圪浺蕴?,并在名義上封了他一個益州大都督的官職,謚號曰“昭宣”。這一切都行禮如儀,略無半點異狀。出殯行列啟行的時候,皇帝還親自登車,相送至望春亭,遠遠一望,轉身對宰相張說道:“且為太尉立塊碑罷!”這是相當特殊的榮寵,不但由張說撰文,皇帝還親筆書石,命工鐫刻。

不但王仁皎位極人臣,備享榮貴,連王守一也得以尚娶清陽公主、封晉國公,遷官至殿中少監(jiān),累進太子少保,還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可是,王氏一家人并不明白,這一切都只是表面文章。

王仁皎生前侈靡逾制,凡家用器物,儀仗鹵簿,常仿效皇家。貪婪加以僭越,不時會引來物議,皇帝表面上似乎從來沒有介意過。帝后之間,平居若無齟齬,這種事本來還可以容忍。秉乎常情而言,盡管天子夫妻共患難于少時,長久相處,自然不無捍格,其中最難啟齒而又隱衷深切的,就是皇后無子乏嗣的一節(jié)。

偏偏就在皇帝特別加恩書碑之后,王守一居然上表,請求援引睿宗皇后的父親竇孝諶的舊例,希望能將王仁皎的墳墓筑高,至五丈二尺,這就引得大臣相當不滿,反對最力者,正是侍中宋璟,以及門下侍郎蘇颋。

他們的諫書里,有這樣的字句:

夫儉,德之恭;侈,惡之大。高墳乃昔賢所誡,厚葬實君子所非。古者墓而不墳,蓋此道也……比來蕃夷等輩及城市閑人,遞以奢靡相高,不將禮儀為意。今以后父之寵,開府之榮,金穴玉衣之資,不憂少物;高墳大寢之役,不畏無人。百事皆出于官,一朝亦可以就。

這是直白地警告皇帝,昔年竇氏所作所為,已經(jīng)是皇室姑息所致,而當時的大臣顯然也并不能同意;此中更要緊的一個論點是:奢靡恰是禮儀之敵。而宋璟的文章還給了皇帝一番重大的提醒:當年韋后也是為父親“追加王位,擅作酆陵,禍不旋踵,為天下笑”。換言之:請求逾制加高墳陵,應該看作變上作亂的征兆。

皇帝與皇后漸漸疏遠,以及有寵于武惠妃,幾乎是同時發(fā)生的事。對于惠妃的姓氏,皇帝不是沒有顧忌,不過,王家請立高墳所引起的反感和正宮久而無子的事實,卻隨著時光流轉而醞釀成應否廢立的問題?;实墼?jīng)和受封為楚國公的秘書監(jiān)姜皎討論這件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