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禍比疾病更可怕(3)

儒家養(yǎng)生大道 作者:張其成


但我們要注意啦,絕不是要等到我們年紀(jì)大了,事業(yè)有成了,才去關(guān)注孔孟之道,才去陶冶情操、護衛(wèi)心靈。儒家大道是最能幫助我們建立積極的世界觀的,所以青少年,甚至從幼年時期開始,就應(yīng)該接受這種國學(xué)的熏陶,它能從最開始就不讓小樹長偏。古時候是從5歲左右開蒙,之后就是《百家姓》《千字文》,乃至四書五經(jīng),現(xiàn)在小孩子接觸這些東西比較少,所以整個民族在信仰上沒有古時候的人那么堅挺。

下面再說貪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需要警惕的。儒家雖然并不排斥富足,儒家的禮法很需要財力來支持,但一定要“取之有道”,要知足??鬃诱f:“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為他駕車。孔子看到了衛(wèi)國人口眾多,就說:“人口真多呀!”冉有就問:“人口已經(jīng)夠多了,還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起來?!比接杏謫枺骸案涣艘院笥诌€要做些什么?”孔子說:“對他們進行教化?!?/p>

如果遵從孔子“富之”“教之”這四個字,那任何國家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就都解決了。老百姓就想生活得好一點,你讓他富有了,他才會對國家滿意。但光富有還是容易出事,還必須要有德行。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都能過上比較不錯的生活,他們又是善良有德的人,那將是一個多么和諧的局面啊。

所以現(xiàn)在的很多社會問題和個人問題不是因為富有,而是富有卻少教。富二代從字面上來看應(yīng)該是個中性詞,但人們說的時候基本都是當(dāng)貶義詞用的,基本上等于在說他有個有錢的父母,但是自身不學(xué)無術(shù),只會敗家,是寄生蟲,還時不時做出危害別人的事來。如果一個富二代品行很好,又能用自己有利的條件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幫助更多的人,那么富幾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還有一種人是貪名,有人說,儒家講有名,道家講無名,其實這是誤解??鬃诱f過:“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有人抓住這一句話說孔子重名、逐名。他是擔(dān)憂去世以后而無名,是重死后名,而不是生前名。他還說:“人不知而不慍?!睕]有名并不惱怒。死后名就是要建功立業(yè),造福百姓,才會被人們永遠銘記。

現(xiàn)在有兩種人,像是兩極,一種就是貪好名聲的。做官要有政績,修橋鋪路,把市容市貌建設(shè)得很好,但是老百姓日子很艱難,做一些表面功夫,為了博一個好的政聲給上頭看。還有些人恥于言利,以窮為美,這跟中國傳統(tǒng)有關(guān),好像有了錢就一定缺乏道德,所以把哭窮當(dāng)成了一件風(fēng)雅的事。居陋室,吃不好穿不好,好像自己就是顏回。但他的窮是刻意為之的,做官的話,希望別人說他是個清官,做學(xué)問的話,希望別人說他是個有知識又視金錢如糞土的高尚之士。讓他們出仕給他們錢財,他們會覺得是辱沒了自己的聲名。這類人跟真正的安貧樂道是不一樣的,他們有所圖謀。

還有一類只圖出名,因為出名后一是能滿足他的虛榮心,二是名氣能給他帶來利益。所以為了出名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給大家,不止是容貌,更有丑陋的心理。當(dāng)然,他們中很多人也用喪失尊嚴與人格為籌碼換取了想要的生活,面對謾罵和指責(zé)仿佛也能泰然處之。這種人的心理也不謂不強大,他們好像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社會責(zé)任,不管自己給社會帶來了怎么負面的價值觀,也毀壞了家人的尊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