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空間(4)

重新理解媒介:揭開傳播、社會網絡與群體秩序之謎 作者:醒客


機械媒介、電子媒介跟自然媒介不一樣。雜志發(fā)行的時候,即便在物理空間上聯系到了渠道——你看到了郵遞員或者來到了郵局,并不表示你就能看到郵遞員正在派送的雜志,你還需要訂閱了雜志而且要具體到你要看的那一種。未來互聯網可以連接全球大部分的人,按照自然媒介的理解,你的電腦上應該看到所有人的信息,顯然互聯網的情況更加復雜,事實上,本書后面的大部分篇幅就是討論信息怎么傳送。

比較面、線、點三種類型媒介的區(qū)別。面媒介最容易實現,但可控性差,有效范圍內的人無法選擇固定聽眾;線媒介效率高,有一定的可控性,但靈活度不夠,報紙、雜志發(fā)行是可控的,但發(fā)行對象比較固定;點媒介既具有高度的可控性,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允許傳輸的人和不允許傳輸的人能夠很好隔離,也能夠快速變換信息傳輸對象,但需要復雜的控制技術,比如網絡。

自然媒介、機械媒介、電子媒介。從面、線到點的變化,媒介形式的進化反映了人們使用空間方式的不同:媒介對空間維度進行了解耦。機械媒介、網絡媒介推動人們擺脫自然媒介下物理空間的束縛,從緊耦合向松耦合發(fā)展,解耦釋放了自由度,大大提高了空間的效率。

第六感:創(chuàng)作

感覺只是媒介的單向過程,創(chuàng)作則與感覺構成完整的循環(huán),形成封閉的互動系統(tǒng)。

信息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不同媒介記錄的信息存在差別,如果換個角度來考慮,在媒介記錄的時候,我們故意不按照真實情況而是憑想象去記錄呢?畫畫的時候,既然可以畫眼睛看到的一樣東西,也可以把看到的幾個不同東西畫到一起,或者,干脆隨心所欲憑想象來畫,畫出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不是通過外界真實存在而是通過人的想象獲得信息記錄的方式叫作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是一種人工干預之后特殊的媒介指代形式。

創(chuàng)作與媒介記錄的鏡像初衷不一樣,創(chuàng)作得到的不是一個實際物體的鏡像,它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創(chuàng)作與鏡像有不同的來源,人們對待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也與真實鏡像不同,創(chuàng)作可能夸張,也可能不合邏輯、不真實,但創(chuàng)作與鏡像一樣都是信息,考慮到真實鏡像也存在失真,創(chuàng)作與鏡像的界限并不是絕對的,創(chuàng)作可以在鏡像上進行,創(chuàng)作也可以像鏡像一樣以假亂真,創(chuàng)作是媒介于環(huán)境下鏡像之外的新的信息形態(tài)。

創(chuàng)作有兩種理解,一種只是創(chuàng)作了信息,另一種是創(chuàng)作了實物。比如,你可以在紙上畫一個木頭飛機模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飛機的各個細節(jié);你還可以用木頭做出一個飛機模型來。對比看到的不同,一個是直接看到飛機實物的過程,一個是看媒介指代的過程。

更深入一些說,創(chuàng)作信息與創(chuàng)作實物的區(qū)別在于,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是否需要媒介指代。假定創(chuàng)作目標是木頭飛機模型,做出來的木頭飛機模型是實物,而紙上畫的飛機模型則是信息。如果沒有創(chuàng)作目標,作品是信息還是實物則不確定,比如直接問:木頭飛機模型是信息還是實物呢?如果當作飛機模型就是實物,如果當作是真飛機的話,那就是信息。從這里,我們更進一步理解了媒介指代的含義:媒介指代依賴于人的主觀認識,而不是客觀現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