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21世紀為何要舉辦文化節(jié)?(2)

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享受藝術不純粹是個人的經(jīng)驗,還有社會的,有時甚至是政治的因素,特別是在劇院這種專門場所觀賞精心策劃的公共演出的時候。為此原因,在王公貴族統(tǒng)治下,文化活動是對新興的文化及社會精英的實際教育。它不僅是哈貝馬斯意義上的“公共領域”,也是實實在在的“公共領域”。即使它不像在資產(chǎn)階級國家中那樣得到憲法的承認,它也依然發(fā)揮了效力;因為它雖然沒有在政治上正面挑戰(zhàn)統(tǒng)治者的權威和貴族與生俱來的特權,但它從內部拆了這種權威的臺。19世紀時,上演的戲劇或歌劇激起政治示威的事情時有發(fā)生,1830年甚至在比利時引發(fā)了革命;音樂發(fā)展出了有意識的民族樂派,即政治上愛國的樂派。這些都不是偶然的。

今天的文化節(jié)可以追溯到歷史上一個新的精英階層發(fā)現(xiàn)能夠在舞臺上表達文化、政治和社會觀點的時候。這批意氣風發(fā)的新精英來自資產(chǎn)階級,或者應該說,他們成為精英憑借的是教育和能力而不是出身門第。意大利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這種情況在這個國家中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威爾第(Verdi)說過:“劇院是意大利音樂的真正所在地?!睆?815年開始,意大利在以后的50年間建起了613座新劇院,平均每年建造12到13座。在這狂熱的建造潮中,私人基本上沒有起任何作用。雖然這些劇院在當局的掌控之中,當局也出于各種原因對戲劇的上演予以支持——有哈布斯堡王室在倫巴第和威尼托對劇院的支持為證,而且劇院甚至在建筑風格上都遵循宮廷傳統(tǒng),但它們仍然具有潛在的顛覆性。這也不僅是因為意大利各公國的宮廷對文化的支持不如(數(shù)量多得多的)德意志各邦國的宮廷。在意大利,文化方面的舉措主要來自城邦的公民團體和組織,它們與其他城邦競相建造最好的劇院。劇院是一個城邦的新形象,所以一定要造得雄偉壯麗;它是智力和知識的殿堂,常常和教會的神圣教堂相對而立。它所宣揚的文化是完全民族性的文化。1848年革命之前,意大利半島上就已經(jīng)上演了近800部歌劇,幾乎全部都是由年輕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嶄新的意大利劇目。比起那個時期之前的25年,新歌劇的數(shù)目翻了一番。維泰博、塞尼加利亞、安科納和帕爾瑪?shù)墓袷峭ㄟ^舞臺學會做意大利人的,而在意大利,舞臺就是歌劇。

這個歷史小插曲是我從歷史學家卡洛塔·索爾巴(Carlotla Sorba)的著作中獲悉的,它和文化節(jié)的未來有什么關系呢?現(xiàn)代文化節(jié)的創(chuàng)辦也經(jīng)常是出于類似的動機,也許今天主要的動機是經(jīng)濟,但也有當?shù)氐膼蹏髁x因素,比如佩薩羅的羅西尼歌劇節(jié),或仍然打著本杰明·布里頓旗號的阿爾德堡音樂節(jié)。不過許多文化節(jié),特別是像薩爾茨堡這樣的國際文化節(jié),只有一小部分穩(wěn)定的當?shù)厥鼙?,主要還是靠新受眾,或者像夏天的度假勝地一樣,靠每年都來的回頭客。在這個方面,地方的名聲或美麗的景色確實起一定的作用,薩爾茨堡從一開始就絕妙地利用了當?shù)氐娘L景和包裝紙上印有莫扎特像的巧克力球對人們的吸引力。然而,尤其自青年文化興起以來,今天的許多音樂節(jié)都是由喜好某一個具體音樂類型的人組辦的,比如重金屬音樂,或像吉他這類具體樂器的音樂,或使用技術的音樂,如電子音樂節(jié)。它們表達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志同道合者的興趣和愛好,這些同好者愿意借音樂節(jié)的機會時不時地在一起聚會一下。

這種聚會對像搖滾樂這類扎根于青年文化中的藝術尤其重要。這類音樂節(jié)主要是大家的集體自我表達,所以藝術家和聽眾的互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新老精英文化的文化節(jié)中,這一點就不太重要。古典音樂和爵士樂曲目里有室內音樂,但朋克搖滾樂或重金屬音樂卻沒有室內演出的曲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