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第2章中曾提到過一些心理學家,他們只關注創(chuàng)傷后的危害,卻忽略創(chuàng)傷后的成長,同樣的,知識分子也不相信反脆弱性的概念,對他們來說,世界止步于強韌性。我不知道為什么,總之他們不喜歡反脆弱性。這使他們逃避去相信塞內(nèi)加希望從命運中獲益,當然,他們的想法也沒有錯。
讓我們先來學習塞內(nèi)加是如何緩解不利局面的,這也是斯多葛學派的標準原則—建立強韌性,避免情緒的傷害,擺脫三元結構的左欄,等等。然后,我們將展示他如何真正地提出了反脆弱性。之后,我們將在第18章和第19章內(nèi)容中,把他的方式擴展成為洞察反脆弱性的一般方法。
斯多葛學派的情緒強韌法
成功帶來了不對稱性:你現(xiàn)在失去的遠遠多于你得到的。因而,你會顯得脆弱。讓我們回到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故事。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好消息,只有接二連三的壞消息。當你成為富翁后,失去財富的痛苦要遠超你獲得額外財富的喜悅,于是,你開始生活在持續(xù)的情緒威脅下。富有的人容易受財富所累,因為他的財富會控制他,讓他失敗,導致他應激激素中的血清濃度升高,降低他的幽默感,甚至可能導致鼻尖上長出汗毛等諸如此類的不良反應。塞內(nèi)加認識到,財富會讓我們擔心不利因素,因此,依賴于它會讓我們自己背上沉重的負擔。更糟糕的是,依賴于具體情況(或者說具體情況帶來的情緒),會讓我們成為身外之物的奴隸。
古人非常熟悉這種好與不好的效果、益處與害處之間的不對稱性。我在李維的文字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句話:“壞事對人的觸動遠大于好事?!崩罹S寫下這句話的時間比塞內(nèi)加早了半個世紀。古人—主要得益于塞內(nèi)加的思想引導—遠遠走在了現(xiàn)代哲學家與特里法特之類決策理論家的前面,后者只是圍繞“風險(或虧損)厭惡”的概念打造他們的理論,而古人的思想則更深邃、更實用,超越了庸俗治療學的范疇。
讓我用現(xiàn)代術語來復述這一概念。拿你可能失去的更多,得到的更少的情況舉例。如果給你一筆財富(比如1 000腓尼基舍客勒)并不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利益,但是如果失去同等金額的財富,則會使你感覺受到了更大的傷害,那么你就處于不對稱之中。這不是一個好的不對稱:因為你變得很脆弱。
塞內(nèi)加用以對抗這種脆弱性的實用性方法就是,通過心理練習來弱化財產(chǎn)在心目中的地位,這樣,當損失發(fā)生時,他就不會受到刺激,這是從外界環(huán)境中奪回個人自由的方式。比如,塞內(nèi)加常在旅行時隨身帶著遭遇沉船的風險時可能會用到的東西,包括一塊可以鋪在地板上睡覺的毯子,因為當時的旅館很少(當然我也需要闡明,由于當時的背景使然,他在旅行中還有一兩個奴隸跟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