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30年代,清教徒大批移民到新英格蘭,說英語的人對北美的系統(tǒng)殖民化就此拉開序幕。與前面幾次移民的組織者相比,這次移民的領導者約翰·溫斯羅普有一個優(yōu)勢:能從史上聞名的兩大災難中吸取教訓,這兩大災難分別是詹姆斯敦殖民(Settlement of Jamestown)和朝圣先輩遠征(Expedition of the Pilgrim Fathers)(譯者注:Pilgrim Fathers,朝圣先輩,專指1620年前從英國到達北美的清教徒移民。)。
1606年12月,一批殖民者從英格蘭起航前往弗吉尼亞州的詹姆斯敦。如果走直線的話,這個時節(jié)出發(fā)是比較明智的。走直線,盡管要忍受北大西洋的嚴冬風暴,但是可以在耕種時節(jié)到達,及時播種、收獲、備下糧食,熬過在弗吉尼亞的第一個冬天。不過,他們選擇了較為容易的路線,在也就是溫暖但漫長的南線,途中游覽了多個島嶼。這種非清教主義的任性做法讓他們在到達目的地后付出了慘重代價。播種已經(jīng)太晚了,存糧幾近告罄;出航時的144人,到1607年底只剩38人還活著,沒有一個人留下子嗣。他們在詹姆斯敦受的罪,講起來真令人揪心。因為饑餓,他們把書、鞋以及其他一切皮革制品都煮著吃了,還舔食較弱的同胞流出的鮮血。一個可憐的家伙發(fā)了瘋,犯下大罪:把妻子殺掉吃了,他因此被活活燒死。談論這件事時,詹姆斯敦的殖民領導者約翰·史密斯船長用的是伊麗莎白式幽默的嘲諷語氣:“她是烤起來更好吃,煮起來更好吃,還是蒸起來更好吃,我不知道……但我從未聽說過碎末妻子這道菜?!睋?jù)說,多虧了印第安酋長波瓦坦(Powhatan)的女兒寶嘉康蒂(Pocahontas)的幫助,史密斯才僥幸逃過印第安人的屠殺——這并不意味著詹姆斯敦殖民運動經(jīng)過了認真計劃,也不意味著詹姆斯敦殖民計劃得到了徹底執(zhí)行。
這一災難還可以歸咎于其他失誤,其中有些非常重大。首先,移民素質低下。根據(jù)歷史學家艾倫·泰勒的說法,“隊伍不穩(wěn)定、不好帶,一小群紳士冒險家領著一大群從倫敦街頭抓來、發(fā)配往弗吉尼亞的可憐流浪漢……這兩種人以前都沒干過活兒?!笔访芩购髞斫o倫敦的移民組織者寫信說:“即使給我派了30個木匠、農(nóng)夫、園丁、鐵匠、泥瓦匠和挖樹根的人,也比現(xiàn)在手下的1000個人強?!焙髞恚瑴厮沽_普說弗吉尼亞殖民“人員配置不當——有一大批粗魯無禮、不服管理的人,他們是十足的社會渣滓”。史密斯要求他們每天至少工作6小時,他們就造反把史密斯趕下了船長位子。
此外,領導者的身份直到最后登陸才披露;這意味著途中沒人全權負責,進而可以解釋為什么他們在路上奢侈地用完了珍貴的給養(yǎng),卻沒有留下一些用于應付在弗吉尼亞的第一個冬天。最后,組織者要求三分之一的人集中精力尋找金銀以及通往南部海域的航道。這個指示并不好,因為當務之急是在惡劣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栽種糧食。舒舒服服待在倫敦的組織者給出這樣離譜的指示,是典型的“自上而下(top-down)”管理(詳見第十章)。后來還有幾批規(guī)模更大的移民,但是到1622年,每10 000個起航前往弗吉尼亞的人中只剩2 000人還活著。死亡率如此之高,以致英國王室于1624年吊銷了弗吉尼亞公司的執(zhí)照。朝圣先輩遠征的組織工作也沒好到哪去。據(jù)說,那次遠征就像一場鬧劇。他們計劃到達后來的普利茅斯后建立一個農(nóng)業(yè)社區(qū),可是他們既沒帶牛也沒帶馬;有案可考的第一匹馬直到1644年才出現(xiàn)。他們沒帶“黃油,也沒帶其他油料,還沒帶修鞋用的備用鞋底;他們并非人人都有劍,急需大量武器裝備”。像詹姆斯敦殖民一樣,朝圣先輩遠征有兩群迥異的參與者:一小群正統(tǒng)清教徒和一大群非清教徒。正統(tǒng)清教徒又叫“獨立派”,是清教徒的一個分支;從名字就可以看出,該分支的目標是完全脫離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非清教徒被叫做“陌生人等”,混雜著三教九流,明顯是隨機選來的。兩群人關系長期緊張,分裂分子更惡化了這種緊張關系,因為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