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在其《福音書中的彌賽亞奧秘》(1901年)中推出這個結(jié)論。推演上述觀點,他認為:耶穌受難前,僅以大師身份示人;受難后奉為彌賽亞實乃信徒之臆想,而耶穌有意隱匿其彌賽亞身份的說法,直至原始基督教晚期才見諸史籍。
懷疑耶穌末世論之彌賽亞言論,則必然認為:在兩部最古老的福音書中,只是那些有關(guān)拿撒勒城之耶穌從教活動的若干記述可以認定為史實,其余皆為不實記載。為免得出如此偏激觀點,后世研究者只得坦陳耶穌思想確實包含末世論之彌賽亞觀念。此等觀點,亦即耶穌始終懷有末世論之理念,以及耶穌確曾自視為彌賽亞的論調(diào),直至19世紀末才漸為世人關(guān)注。海德堡神學(xué)家韋斯 在其《耶穌關(guān)于天國的訓(xùn)示》(1892年)中,清楚地表達了這個觀點。然而,許多歷史神學(xué)家仍舊不以為然,對韋斯的主張他們?nèi)匀怀钟斜A粢庖?。事實上,韋斯論述得還不夠明晰、徹底,現(xiàn)代神學(xué)仍需依此觀點進一步研究。畢竟,韋斯探究的焦點只是耶穌的末世論思想,并未依此思路推演末世論亦影響到耶穌的行為。在探究耶穌活動及其自愿殉難的決心時,韋斯使用了以往耶穌“初期成功后期失敗”的慣用假設(shè)。然而,意欲歷史性地理解耶穌生平,就得明白地對耶穌行為做出解釋,不可依據(jù)一般心理學(xué)行事,引入末世論的概念或可成功。
在《歷史耶穌之探索》中,我試以末世論模式對耶穌生平展開討論。
其實我的思路已于1901年前不久,在《耶穌身份與耶穌受難之奧秘》中有所勾畫、初現(xiàn)端倪。
在末世論模式下,耶穌之思想、言語與行動可以渾然一致,令人釋然,因此也暗示福音書中許多質(zhì)疑成偽的情節(jié)內(nèi)容,其實是真實可解的。
運用末世論解釋耶穌生平,我們不再質(zhì)疑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相信它們是可信的。借此我們可以論證福音書所載之耶穌公開活動及自愿受難,皆依循一種值得信賴的宗教傳統(tǒng),其細節(jié)亦是可信的。傳統(tǒng)之中某些元素若含混不清或者令人費解,只可歸咎于在若干場合中,門徒們自己未能完全理解耶穌的言行。
《歷史耶穌之探索》出版后,我與雷德互通書信,交往愉快。當(dāng)我獲悉他罹患纏人的心臟病,隨時可能駕鶴西去的消息時,悲痛之情無以復(fù)加。在他惠賜與我的最后幾封信中,有一段這樣寫道:“主觀感覺不錯,客觀狀況無望?!币幌氲阶约荷眢w尚可、盡可放手工作,而他卻將豐年棄世、舍家棄業(yè),心中頓生悲情。在論著中,我曾高度評價他的卓越成績,或許多少可以彌補他因執(zhí)著追求真理而招致的傷害。1907年,雷德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