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義上說,我認為,“應該”給進城打工的農民城鎮(zhèn)戶籍,消除所有與戶籍掛鉤的城鄉(xiāng)間的福利差距。我也贊成給戶籍“應該”不以農民是否放棄在農村的土地使用權為條件,無論是農業(yè)用地還是宅基地使用權。但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中國的地方公共服務主要是由地方財政來支撐,而城市公共服務規(guī)模的大小主要由當地城鎮(zhèn)戶籍人口的規(guī)模來決定。
正因如此,政府才需要在空間上配置建設用地指標,使城市近郊土地產生增值收益,以此作為農民工進城的資金來源。
雙贏的出路
當然,我也一直說,城市人口要擺脫那種認為外來人口在和自己分“蛋糕”的狹隘思維,他們應認識到城市擴張過程中的規(guī)模經濟可進一步增加“蛋糕”的尺寸。
但人們通常沒那么有遠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妥協,硬要把“應該怎樣”的問題先講清楚,那么由當前的戶籍制度和社會分割所積累起來的矛盾和困境將愈演愈烈。既然如此,如果“土地換戶籍”的改革能讓多方利益實現共贏,為什么不在這一點上尋求突破?“以退為進”還是“清談誤國”,是當下要作的抉擇。
最近幾年,我一直呼吁要解禁農業(yè)用地跨?。ㄊ?、區(qū))的“占補平衡”。在重慶進行的“土地換戶籍”的改革本質上是在嘗試實現市域范圍內的農業(yè)用地“占補平衡”,在城市近郊占用農地,在遠郊將宅基地進行復耕整理,保持農業(yè)用地總量不變,這樣土地利用效率將大大提高,城市產業(yè)發(fā)展和增加就業(yè)可獲得更大空間。重慶改革中出現的建設用地指標空間大挪移所解放的生產力,應被高層決策者看到。
但是,當前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困境,根本不是重慶這樣一個?。ㄊ?、區(qū))內部的問題??缡。ㄊ?、區(qū))的勞動力流動已大規(guī)模出現,但這部分外來人口卻被一道玻璃幕墻擋在就業(yè)所在地的福利、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之外。
我一直呼吁,應允許進城農民用家鄉(xiāng)的宅基地對應的建設用地指標,換取他們在就業(yè)所在地的戶籍、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讓城市擴張和就業(yè)增加的地點一致起來,這才能解決中國的大問題。
當前以重慶為代表的市域范圍內的“土地換戶籍”改革為解放思想開了個頭,現在需要的是進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