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查方法的一個交代(1)

城鄉(xiāng)中國(上) 作者:周其仁


從現(xiàn)象上看,中國的城市化水平不算高。以最新公布的統(tǒng)計為例,我國城鎮(zhèn)化率剛剛超過了50%,怎么衡量,也就是接近全球平均水準??紤]到我國的統(tǒng)計口徑是“城鎮(zhèn)人口”(而不是“城市人口”),再加上我們的城鎮(zhèn)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尚在農村的“農民工”,說中國已達到的城市化程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應該是成立的。

也許沒什么好奇怪的。中國今天的經濟總量固然雄踞全球第二,但人均收入的絕對水平就低了去了,也就排到全球第九十名之后的位置吧。人均收入不高,城市化率也不高,不是蠻合乎邏輯的嗎?看那些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人均收入一般都很高,似乎也說明了人均收入水平與城市化率的因果關系。

要當心了,因為其中的邏輯可能被弄反了。為什么不是因為城市化率低,所以人均收入水平才低呢?如果像我們觀察到的,城市的人均收入一般比較高,那么一個國家有更多的人口居于城市,其人均收入水平必定更高,難道不是照樣順理成章的嗎?

是的,在上一篇城鄉(xiāng)中國的評論里,我提出了一個理解城市化進程的基本“構造”—人口聚集帶動更高程度的經濟聚集,反過來又刺激更高的人口聚集。按此理解,“人口聚集帶動更高的經濟聚集”,是城市化的第一推力;“經濟聚集刺激更高的人口聚集”,則是城市化的第二推力。兩股推力交互作用,結果就是城市化率走高了再走高。

在上述構造中,已經包含了人均收入的因素。講過的,何謂“經濟聚集甚于人口聚集”,那無非就是人均收入因人口聚集而得到提高。一個農村小伙子,不在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xiāng)待著,千里迢迢進城打工,還不是因為城里的收入比較高。他進城掙到了較高的收入,再呼朋喚友,把家鄉(xiāng)的親戚、同學、鄰居、朋友,一個又一個地帶進城里,大家一起謀取較高的收入,這難道不就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城市化?

要注意,是鄉(xiāng)下青年人首先移入人口密度較高的空間—城市是也—才得到較高收入的。這樣看,城市化才是因,人均收入則是果。譬如今天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還不高,可以說就是因為中國的城市化率尚低的結果。

如果把動力機制撇開,我們更可以把城市化率與人均收入水平差不多看成是一回事。反正在統(tǒng)計上,城市化率高的人均收入不會低,反之亦然。既然幾乎就是一回事,城市化率不過是人均收入狀況在人口空間布局上的一種表達,那就不容許我們隨便找出一個變量—譬如人均收入—就以為自己已經找到了理解城市化進程的因果關聯(liá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