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過失心理學(xué):第三講 過失心理學(xué)(續(xù))(2)

弗洛伊德代表作品精選集(套裝共3冊) 作者:(奧)弗洛伊德


除了這種顯而易解其意義的語誤以外,尚有其他十分不了解、因而和我們的期望直接沖突的語誤。例如專有名詞拼音的錯誤或無意義的語音之亂發(fā),是十分常見的,我們只以此為依據(jù),也可解決過失是否全部含有意義的問題。現(xiàn)在我們?nèi)绻數(shù)靥骄窟@些例子,便可輕而易舉地領(lǐng)會造成這種過失的原因。事實上,這些似難了解的例子和前文所述較易了解的例子之間,確實沒有很大的差異。

有人問一位馬主,馬怎么樣了,馬主說:“?。∷伞畱K過’(stad)—可再過一個月。”(It may take another month)。那個人問他的話是什么意思,他說他認(rèn)為這是一件“慘”(sad)事,因此“慘”和“過”兩字混合而成“慘過”(stad)。(見梅林哲與梅雅書。)

另有一個人談及一件可以非難、反對的事后,接著說:“于是某些事實又‘發(fā)齪’(refilled)了?!彼慕忉屖且f這些事實是“齷齪”(filthy)的。把“發(fā)現(xiàn)”(revealed)及“齷齪”(filthy)合而為一,成為“發(fā)齪”(refilled)了。

你們想必還記得那個年輕人要“送辱”一個不相識的女人的例子。我們曾將此二字分析成“侮辱”和“護(hù)送”,現(xiàn)在可不需要證據(jù)就可以知道這個詮釋之可信了??梢娂词故沁@些較欠明晰的例子,也都可詮釋為兩種不同的說話意向的混淆或混合。所不同者,只是就第一種“語誤”而言,其中意向完全拒斥了其他意向,因此說話人說反了自己所要說的話。就第二種而言,其中一意向只是改變成修飾其他意向,因此造成許多無意義的字的混合。

我相信,我們現(xiàn)在已明白大多數(shù)語誤的奧秘了,我們?nèi)缒苌钌钣浀眠@一點,就能領(lǐng)會從前所不能了解、神秘難懂的另一組語誤了。例如,雖然變換名詞的例子不見得常是由于兩種大同小異的名詞競爭所致,然而那第二個意向卻可輕易地加以透視。除了語誤外,名詞的變換修改,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這種修改常是想將某一名詞加以貶斥,或降格為卑下的事物;這是一種普遍的罵人方式,受過教育的人雖然想不加采用,卻也不愿棄之不顧。它也可用笑話的方式表達(dá)出來,雖然這是很下流的事。

有些人為了娛樂,故意將沒有害處的字變形為粗野污穢的字,這種情形我們皆十分熟悉。有人以為此乃滑稽笑話,其實你如果聽到這種例子,便忍不住要問這是有意的笑話或是無意中說出的語誤。

我們似乎已經(jīng)不費吹灰之力解答了過失錯誤的謎題了。過失并非無因而生的偶發(fā)事件,而是嚴(yán)肅正經(jīng)的心理動作,是由于兩種意向同時混合—或互相干涉混淆—的結(jié)果。但是現(xiàn)在我知道你們一定有許多疑問準(zhǔn)備向我質(zhì)疑,我們必須先解決這些疑難,才可命名這種努力所得的結(jié)果,并使之為大家所共享。我當(dāng)然不愿以粗略草率的結(jié)論來欺騙你們。且讓我們大家以冷靜的態(tài)度,一一按次序討論吧。你們會有什么疑問呢?我是否以為這個解釋可用來說明一切語誤的事例,或僅可說明若干少數(shù)事例呢?這個概念是否可以引申于其他許多過失,如讀誤、筆誤、遺忘及做錯事和遺失物件等事例呢?疲倦、興奮、心不在焉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在過失心理學(xué)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呢?此外,在過失的兩種互相競爭中,很顯見的,其中一種是明顯的,另一種則不然。我們究竟該如何去揣知后一種的意義呢?假若我們自信以為已揣知其意,那么我們可以證明它不只是一種或然的、而是唯一必然的意義嗎?除此之外,你們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假如沒有的話,那么我要繼續(xù)說了。我希望你們記得,討論過失不只是要了解過失本身,而且要由此了解精神分析的價值本質(zhì)。所以我要提出下述問題:此意向干涉其他意向者,究竟是由于哪種目的或意向?而干涉的傾向與被干涉的傾向之間,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一旦這一謎題解決,我們更深入的努力就開始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