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的吶喊》第一章 夢想(10)

印度的吶喊:亞洲崛起與壯大的見證 作者:(美)阿南德·格里哈拉達斯


外祖父母是印度分裂的難民。1947 年英國撤離時將印度次大陸分成兩塊,印度西北部那一片一夜之間成了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外祖父母都出身于拉合爾(Lahore ,在今巴基斯坦境內(nèi))有教養(yǎng)的富裕家庭,他們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財產(chǎn)和地位。在新獨立的印度,他們的家和許多旁遮普家庭一樣,另起爐灶,適應社會,舉步維艱地重新過上富裕的生活、擁有令人尊敬的地位,雖然在新劃的邊境線那一端,他們的家族早就享受過這種日子。到1955 年我母親出生時,他們幾乎已經(jīng)感受不到劃境的創(chuàng)痛了。

外祖父母住在孟買南部,這個狹長的海島城市的尖端,外祖父就職于全球聯(lián)合利華的印度分部——印度利華公司。他們并不覺得日子過得富裕,那個年代很少有人會有富裕的感覺:偶爾,外祖母精打細算的生活費會提前用完,她不得不向女兒借之前給她的零花錢。但是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國際化的、開放的。外祖父母在由公司付費的商務旅行中出國旅行,在倫敦的特拉法爾加廣場就餐,在法國巴黎看公共游泳池,還在阿姆斯特丹看過脫衣舞表演。外祖父會坐在陽臺上的白色藤椅上,一份接一份地翻閱報紙,等到了中午他可以老到精準地剖析任何國家的政治局勢,勝過這些國家的很多公民。他身著剪裁十分合體的西裝,言談中經(jīng)常冒出“哦,你知道我1957 年以前在倫敦時”一類的話。外祖父母的房子位于孟買最好的公寓大樓里,其中一所屬于一個著名的海濱物業(yè),叫巴克塔瓦。他們在這些房子里款待外祖父的同事們,他們也人情練達、眼界開闊,大家喝著威士忌,聽著邁爾斯·戴維斯絲絨般柔滑的小號聲沿著墻壁流淌。

母親性格獨立自強。她在同齡人中是有魅力的領袖,出演話劇、組織活動、為慈善募款。她經(jīng)常袒護自己的弟弟,姐弟倆都鐘情于爵士樂和搖滾。她看伊妮德·布萊頓、簡·奧斯汀和毛姆的書,聽全印度廣播電臺(All India Radio )定期播放的西方音樂,也聽印度電影歌曲。

但是他們環(huán)境的西化和現(xiàn)代可能只是一種假象。盡管有邁爾斯·戴維斯,但母親依然受制于和父輩同樣的文化——榮譽,這是在拉合爾長大的外祖母從小就被灌輸?shù)奈幕?,雖然對每一代婦女都稍微放寬,但并未徹底消除?;叵胍幌履赣H后來說到的印度往事,我們明顯能感覺到令人窒息的不必要的壓抑。十幾歲甚至二十多歲時,大人很少準許她去參加派對。有一回,大人讓她和表姐妹去一個迪斯科舞廳,但是有一個條件,必須帶上身材高大、身著白色紗麗的守寡的祖母。(由于極度缺乏娛樂活動,她們只得答應了這個條件。)母親年紀再大一些時,外祖父母不準她出外和男性朋友吃飯。外祖母擔心“社會”會說閑話。

母親二十多歲時成了一名法語翻譯,除了秘書外,她的辦公室里就她一個女員工。當她在辦公桌之間穿行時,她的短發(fā)和杏仁眼吸引來許多饑渴的目光。有些人在工作中表示對她有意思,但是她根本不予考慮,因為她暗自認為父母會為自己安排終身大事,因此她很可能嫁給某個出身不錯的旁遮普男孩,他家也在孟買,他的父母七拐八拐地知道她的父母,他們不會干出什么聳人聽聞的事情。嫁給另外的人甚至移民到美國去的想法,在那時的她看來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只有像我父親這樣有說服力的人才能讓她改變心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