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巴黎的天空下》杜伊勒斯宮:法國的“阿房宮”(2)

在巴黎的天空下 作者:鄭實


路易十四執(zhí)意要帶著臣下移居到凡爾賽,但盧浮宮和杜伊勒斯宮并沒有被放棄,重要的慶典活動和官方娛樂活動依然在這里舉行。王室的婚禮、音樂會、歌劇、焰火晚會,經(jīng)常使這個地區(qū)呈現(xiàn)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路易十四去世后,花園向“誠實的人們”開放,成為巴黎第一個公園。1783年,載人熱氣球在人群的歡呼聲中從花園冉冉上升,飛過巴黎上空。一直到大革命時期,這里都是法國文化生活的中心。

1789年,示威的民眾把路易十六(手冊36頁)一家從凡爾賽宮帶回杜伊勒斯宮。開始時人們的敵對情緒還沒有白熱化,花園在下午對公眾開放,人們還可以看到王后帶著小王子和公主們散步。但是國王出逃被抓,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就在當年的“路易十五廣場”、今天的協(xié)和廣場,國王和王后被執(zhí)行死刑。(手冊55頁)在從廣場往香榭麗舍大街走時,細心的人能在地上找到一個標記此事的小牌子。

此后,杜伊勒斯宮依然是權(quán)力的核心所在地。70多年間,在掌權(quán)的執(zhí)政者和推翻王權(quán)的民眾間展開了一系列交替爭奪,直到宮殿被徹底摧毀。拿破侖·波拿巴成為第一執(zhí)政官后入主杜伊勒斯宮,他迎娶奧地利公主瑪麗·露易絲的慶典在這里舉行。拿破侖被流放后,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復辟,進駐杜伊勒斯宮,并去世于此。1830年,巴黎再度爆發(fā)革命,人們再度沖入杜伊勒斯宮。這場“七月革命”之后,路易-菲利普成立“七月王朝”。然后是1848年的“二月革命”,杜伊勒斯宮再度被洗劫。革命的結(jié)果是路易·波拿巴上臺發(fā)動政變,史稱“第二帝國”。1870年,路易·波拿巴被推翻,普法戰(zhàn)爭失敗之后的巴黎公社讓這里飄蕩著巨大的紅旗,遠遠地就能見到。然而很快,失敗的起義者在出逃前將盧浮宮圖書館、王宮和杜伊勒斯宮付之一炬?!俺艘痪?,可憐焦土。”就像我們的阿房宮一樣,杜伊勒斯宮的華麗成了傳說。燃燒了三天才被撲滅的大火最終使杜伊勒斯宮成為廢墟。兩年后,廢墟被清除,又過了幾年,在原有宮殿所在地建成了杜伊勒斯花園?!岸乓晾账箿嫔!焙喼笨梢猿蔀楣潭~,概括這段復雜曲折的法國歷史。

花園當然沒有了當年勒·諾特爾設(shè)計的那種典雅精致的布局。作為公園,它比不上大部分北京城區(qū)的公園。里面主要的只有綠地和兩個大水池,綠地間甚至只有黃沙鋪地。但是散布其間的近百件雕塑作品是無可比擬的。20世紀60年代,作家馬爾羅(André Malraux)擔任文化部長,他向議會發(fā)表演說,要求把捐獻來的現(xiàn)代雕塑家馬約爾(Aristide Maillol)的21件作品布置在騎兵凱旋門到平臺之間的騎兵花園里。再往西走,是18、19世紀和當代作品。除了古典的作品,我們可以一眼認出羅丹、亨利·摩爾(Henri Moore)、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這些大師級藝術(shù)家個性鮮明的風格。

水池邊供人休息的躺椅是不可抗拒的邀請,往上一坐,便融入周圍慵懶的氣氛中。風云散盡時,巴黎在舒適悠閑中睡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