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每天早上起來晨跑,那你就得選擇一個簡單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綁好跑鞋的鞋帶或者把運動衣放在床邊)和一個清晰的獎賞(作為一天之中的獎勵,可以通過記錄你的運動英里數來獲得成就感,或者在跑步中產生大量的內啡肽)。但是眾多研究表明,暗示加上獎賞本身并不足以讓新習慣長期持續(xù)。只有你的大腦開始預期獎賞,渴求內啡肽的分泌或成就感時,你才會自覺地在每天早上綁好跑鞋鞋帶。而暗示除了能夠觸發(fā)慣常行為,還必須能夠觸發(fā)人對即將到來的獎賞的渴求。
在神經科學家沃夫曼· 舒爾茨向我解釋了渴求是如何出現(xiàn)的之后,我說:“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我有一個兩歲的孩子,我每次回家喂他吃飯,吃雞塊之類的東西時,我都會想也不想就過去自己吃一塊。這是一種習慣,我現(xiàn)在越來越胖了,怎么會這樣?”
舒爾茨說:“大家都這樣?!笔鏍柎挠腥齻€孩子,現(xiàn)在都長大成人了。在這些孩子小的時候,舒爾茨也會不假思考地就去吃他們的東西。他告訴我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跟猴子一樣。當我們看到桌子上的雞肉或者炸薯條時,大腦就會開始預期這種食物,甚至你不覺得餓,你也會有這種預期。我們的大腦對它們有渴求。坦白地說,我甚至都不喜歡這些東西,但是突然間,我很難抵御這種吃的沖動。我一吃下去,渴求感得到滿足,我就突然有了一陣愉悅感。這有些讓人丟臉,但習慣就是這樣工作的。”
他又說:“我覺得我應該感到欣慰,因為我讓我養(yǎng)成了好習慣。我努力工作是因為我預期自己能從科學發(fā)現(xiàn)中得到自豪感,我鍛煉是因為我預期在結束之后能夠感覺很好。我希望我能夠選擇,而且選得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