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國榮的影夢人生》結語:有誰共鳴(4)

張國榮的影夢人生:傾我至誠、為你鐘情 作者:月下


自戀型人格的形成,科胡特認為可以追溯到嬰兒時期。每一個個體在其嬰兒期都有自體自大、夸大傾向,例如嬰兒稍稍得不到滿足就會大哭,在嬰兒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當這一上帝由于被養(yǎng)育者所滿足時,則獲得快樂;如果不被滿足,則因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無法實現而暴怒。長此以往,嬰兒無法得到夸大的自體自戀滿足,不能與內部期待配對成功,則嬰兒將失望于外在,大腦據實際情況放棄這一正常的養(yǎng)育被養(yǎng)育的循環(huán)回路構成,而以自體幻想性循環(huán)回路來替代補償這一自戀之需要。這樣的幻想往往阻礙了自體了解正常自戀的現實性,而超出了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圍,形成自己獨有和過分的自戀。

當有記者問起,張國榮不否認地說—— “我承認,我自戀,做藝人應該自戀。”

“自戀是否等同愛惜自己?”

“這又不一定,因為很多自戀的人都會吸毒,自戀和愛不愛惜自己是兩回事。自戀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外貌要求,永遠保持到最好的狀態(tài),并不表示他會愛惜自己的內在,這又和自大有稍稍關連。說不定有些人因為太自戀,覺得自己太靚,就會目空一切,不管別人怎樣看你,如果又不會反思時,就以為自己吸吃毒品都一樣地靚,那很容易出事。張國榮一向很自愛。年輕時,人人恃著青春無價,夜夜狂歌熱舞時,他最多一個星期去玩一個晚上,為安全著想,他也不怎么玩機動游戲及過山車。在娛樂圈,不少前輩的親身遭遇也讓他有所警惕——

其實人家的真實故事幫助了我。我看到有很多藝人,本來以他們的知名度,可以賺到相當多的錢,老來應該有所依靠。可惜卻因為種種原因,為了賭博,既不自律,又不自愛,行差踏錯,到最后臨老過唔到世。我實在不想自己走上這條路。

張國榮的家庭背景,對他亦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我的身世,好多人知,我爸爸是個出了名的裁縫,而這個家最后卻各散東西,家庭的支離破碎,讓我覺得我更要愛惜自己,到目前為止,我是家里經濟上的重要支柱,有一些仍然需要我?guī)椭?。其實不止我一個,我知道有很多藝人都好顧家,而我亦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張國榮有四個家姐,其中兩個離了婚,經濟上都是由他支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