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法伯并未悲傷失態(tài)。幾百年來,一直空空如也的癌癥化療武器庫,現(xiàn)在已被新藥填滿。這些發(fā)現(xiàn)帶來了巨大的可能性:藥物的排列組合、藥量和給藥時間的變化,兩種、三種、四種藥物的療法實驗。至少在理論上,如果一種藥失敗了,還可以換另一種藥重新治療癌癥,或者一種藥物組合失敗了,還可選擇另一種組合。法伯一直催眠般地告訴自己,這不是“結(jié)束”。這只是全面出擊的開始。在醫(yī)院14樓的病床上,卡拉仍處于被“隔離”的狀態(tài)。她被關(guān)在一個涼爽、無菌的房間里,在那里,即使空氣分子都要通過幾十層濾網(wǎng)才能進入。她的衣服上滿是抗菌肥皂的味道。電視屏幕時明時暗。食物用托盤送進來,上面標著表示勇敢、樂觀的菜名——“健身土豆沙拉”或者“基輔雞肉卷”,但是每樣菜嘗起來都像燒過了頭,沒滋沒味的。(確實如此,因為食物在送進隔離病房前必須滅菌消毒。)卡拉的丈夫是一名電腦工程師,每天下午過來陪在她的床邊。母親金妮每天機械地坐在椅子里搖晃,就像我在第一天早上見到她時那樣。當卡拉的孩子們戴著口罩和手套過來看她的時候,她把臉轉(zhuǎn)向窗外靜靜地哭了。
對于卡拉來說,這些天身體上的隔離演變成了更沉重、更強烈的寂寞,心理上的孤獨比身體上的監(jiān)禁更加令她痛苦。她說:“在最初的兩周,我完全退變成另一個人。進入隔離病房和走出去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p>
“我反復(fù)思考自己熬過這一切幸存的幾率有多少。30%,還不到1/3。我常在夜里重復(fù)這個數(shù)字。晚上我輾轉(zhuǎn)反側(cè),凝視著天花板思索:30%意味著什么?在30%的時間里能發(fā)生什么?我30歲了——大概是90歲的30%。如果在一場游戲里有人給我30%的勝算,我會下注么?”
卡拉到達醫(yī)院的那天早上,我?guī)е窈褚化B紙走進她的房間。那是化療同意書——允許我們立刻開始向她體內(nèi)注入毒素,殺死癌細胞。
化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概持續(xù)一個月??焖俪掷m(xù)地投藥,期望緩解白血病,但同時這些藥肯定也會殺死她體內(nèi)的正常細胞。她的白細胞數(shù)量將如自由落體一般直線下降,一路降到零。在命懸一線的那幾天,她會處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促成的生死邊緣:一種完全沒有免疫系統(tǒng)、對周圍環(huán)境毫無抵抗力的狀態(tài)。
如果白血病的確得到了緩解,那么我們將用幾個月的時間來“鞏固”并強化這種緩解效果,那將意味著施行更多的化療,但藥量會減少,間隔會拉長。她可以出院回家,每周過來進行化療。鞏固和強化還需要八周,也許更長。
或許還會發(fā)生我留到最后才想說的最糟的情況。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有一個很惡劣的傾向,那就是它會隱藏在大腦中。無論通過靜脈注射給卡拉的化療有多么強勁,都不能進到她大腦周圍的淋巴間隙和腦室中。血腦屏障本質(zhì)上使大腦成為一個白血病細胞的“保護區(qū)”(這個詞很不幸意味著你自己的身體可能助長了癌癥)。想要把藥物直接送入“保護區(qū)”,必須把藥物通過一系列脊髓穿刺,直接注入卡拉的脊髓液。可能還會用到全腦放射療法,用高滲透的X射線直接穿過她的顱骨,用來預(yù)防白血病細胞在她的腦中增殖。如果治療有效,兩年內(nèi),卡拉還要接受多次化療,來“維持”我們?nèi)〉玫寞熜А?/p>
誘導(dǎo)、強化、維持、治愈。用鉛筆畫的箭頭把白紙上的四個點連起來??ɡ靼椎攸c了點頭。
我把未來兩年要用的各種化療藥物念給她聽的時候,她像小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段新的繞口令一樣,輕聲重復(fù)著這些名字:“環(huán)磷酰胺、阿糖胞苷、強的松、天冬酰胺酶、阿霉素、硫鳥嘌呤、長春新堿、6-巰基嘌呤、氨甲喋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