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焦慮從哪里來》要革命還是要建設(3)

中國人的焦慮從哪里來 作者:茅于軾


2010年年初,朝鮮和津巴布韋分別發(fā)生了兩件事。朝鮮實施了貨幣改革,把舊幣換成新幣,規(guī)定最高兌換限額為10萬朝幣。超過此數(shù)的儲蓄不允許兌換,實際上就成了一錢不值的廢物。此舉得到大部分窮人的擁護。但是立刻導致經濟生活的巨大混亂,大部分交易都停下了,社會損失巨量財富,國家變得更窮了,因此又餓死了許多人。在津巴布韋,總統(tǒng)穆加貝宣布把白人在企業(yè)里所擁有的股份分給當?shù)厝?。?0年左右,穆加貝宣布剝奪白人農場的土地分給老戰(zhàn)士,造成巨大混亂,經濟倒退,失業(yè)增加,民不聊生。公平永遠有巨大的吸引力,許多人至死不悟。

之所以要選擇,不是一邊倒,因為光靠公平是沒有飯吃的,一個社會的基礎還是財富的生產。但是光有財富的生產而缺乏公平,社會又穩(wěn)定不了。幾千年的人類歷史已經說明二者必須兼顧。然而歷史遠不是理性選擇的結果。是誰在選擇?又是誰能夠決定歷史發(fā)展的方向?在高度集權的國家里,領導者的意志決定了二者的選擇。像現(xiàn)在的朝鮮,也有類似的狀況。金正日的健康出問題,改變選擇的可能性變得現(xiàn)實。中國已經走出高度集權的狀態(tài),未來的方向固然領導者的觀念仍然起著重要作用,但是民眾的態(tài)度已越來越有影響力。在民眾的輿論起重要作用的時候,選擇更容易偏向公平,在極端的時候可能完全放棄效率,最后走上貧困化的道路。這不但是一個邏輯的推論,也為許多歷史經驗所證實。中國的未來需要防止這種傾向的出現(xiàn)。

回答公平與效率的均衡點在哪里,必須從經濟學最基本的知識出發(fā)。我們必須承認,由于資源的稀缺性,人的欲望的無限性,高效地利用一切資源是一個社會能夠存在的根本要求。即使主張公平至上的人也不會同意社會貧困,讓窮人之間互相爭奪。講究公平的社會也需要一個起碼的效率?,F(xiàn)在需要回答的是效率靠什么得到。

這里要用到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推導,即均衡價格是資源配置的必要信號。這是從非線性規(guī)劃推導得出的,是一個基于數(shù)學的結果,它只加上極少幾個假定,所以非??煽俊_@三個假定是:第一,投入和產出的關系服從收益遞減(或收益函數(shù)的二階導數(shù)為負);第二,人是關心自己利益的,即希望從一定的投入獲得盡可能高的收益;第三,生產者、消費者和一切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之間信息是溝通的,相當于有一個拍賣市場。這三條假定只有第三條似乎有點勉強。但是如果我們站在一個市場參與者的立場上看問題,我們都會主動去尋找相關的信息,主要是價格。想隔絕信息的傳播是非常困難的,價格信息有自動傳播的功能。

看起來這三條假定都能成立??墒菫槭裁创蠖鄶?shù)人類社會都沒能實現(xiàn)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在更深入地研究后發(fā)現(xiàn),還有隱含的制度假定,即個人的財產權得到保護,有公正的司法系統(tǒng),人與人的關系是平等而且自由的。簡單地說,就是人權的確立。經驗也說明,凡是人權得到尊重的國家都能享受繁榮;或者說,凡是人權被忽視的國家不但民不聊生,而且百姓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社會結構搖搖欲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