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輕,折騰吧》用深度訪問來選擇職業(yè)(2)

趁年輕,折騰吧 作者:袁岳


其實,我們談話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平常談話都是隨談,就像兩個人喝酒的時候聊聊天,喝酒與喝茶的時候聊天都不是真的聊天,是腳踩西瓜皮——聊到哪里算哪里,這就是隨談。隨談沒有主題,沒有定向,沒有目的。它的最大的特點是,談了半天等于什么都沒談,只是放松一下,輕松一下。

第二種就是采訪。如果你是學新聞專業(yè)或者是做記者的,那做的事情通常是采訪。像我們專業(yè)研究公司做的也是采訪,我們這個采訪是有項目的,是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達到什么樣的目的,不是亂七八糟想一堆問題在那里亂談。你要問的問題是專項的,你看別人跑題了就要把他揪回來。所以采訪是有明確目的地把問題聚集在一個方向上,形成一個問題叢的訪問方法。

請記住,我用了一個詞叫“問題叢”,就是問的問題,不管從哪個角度提問都是要把所問內(nèi)容問清楚,它們形成了一個叢。比如,我現(xiàn)在要訪問一個警察,需要把他的工作內(nèi)容搞清楚。所以我不管怎么問,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都會轉(zhuǎn)到那個地方去,這就叫做內(nèi)容叢。就像萬箭穿心,你放了很多箭,都是往一個地方奔去的,這就是萬箭穿心法。采訪就是這樣的。

第三種就是演講。演講通常是單向的。然而,它要傳遞一些東西。演講有一個特點,就是它不是跟別人訪問出來的,而是單向的傳達。演講一般是有共鳴性的。

這里我重點要說的一種方法是深訪——深度訪談,或者叫談心法。

一些單位經(jīng)常做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在學校里面的團委老師問話。理論上,他應該是干這個事的。談心就是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定向,而且還要有互動。我們說的深訪就類似于談心法。從方法上來說,這兩種方法是比較接近的。那么,在深度訪問里的訪問者就很有意思。

大家試一下,如果你碰到一個上海老太太,并向她問路說:“哎,到十六鋪碼頭怎么走?”如果你用上海話講,尤其你是上海本地人,老太太心想:“這小孩子腦子有問題啊,是上海人,還問十六鋪碼頭怎么走呢?”所以,這時候老太太跟你說:“就往東南角那個地方,就黃浦區(qū)那個地方,南浦大橋那兒。”她跟你指一個大致方向就行了。但是如果你跟她講河南話、陜西話,她一聽:“喲,是一個外地來的?!边@時候她說話就是這樣的:“我告訴你啊,你從這個地方過去要換三趟車,先坐多少路車到哪里哪里,然后再轉(zhuǎn)多少路……”總之,她跟你講得特別細。為什么?

因為不管你擁有的信息量是多還是少,她都會自己再判斷一下。所以,老太太在判斷出你信息量較小的情況下,會給你較多信息;而在判斷出你信息量較多的情況下,會給你較少信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