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個社會會好嗎》[寬恕]沒有和解就沒有未來(11)

這個社會會好嗎 作者:熊培云


關(guān)于未來,我最深切的憂慮

接下來談談藥家鑫之外的事情,說說我最真切的憂慮。近幾年來,在我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的問題是,一個充斥著暴力思維和復仇情緒的國家,如何迎接它的轉(zhuǎn)型?

回顧中國歷史,這片土地的確是盛產(chǎn)臣民與暴民。《周書》里有句話: “民善之則畜也,不善則讎也?!币馑际钦f,君主善待他們,則像牲畜一樣;不善待他們,則是仇人。不論是牲畜還是仇人,都不是正常的公民關(guān)系。而中國的小說作為大眾文化和大眾文化的載體,里面也多是快意恩仇,而很少有和解與寬恕。

《史記·刺客列傳》里有“豫讓報仇”的故事。他的主人智伯侵略別人卻被人滅了,由于智伯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著替他復仇,先是自殘為閹人,混到趙襄子那里掃廁所,被抓到后,人家趙襄子覺得他是個義士,了不起,就沒殺他。后來他還要繼續(xù)復仇,怕被認出來,又給自己毀了容,還吞了炭,讓自己的聲音都變了。殺了幾次沒殺成,最后請趙襄子給他一件衣服,砍三刀算是把仇報了,然后這人自殺了。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仇,從早到晚”,豫讓雖然不是小人,但的確是將復仇演繹到了極致。有人可能會說,不錯啊,這家伙折騰一輩子,士為知己者死,也算是青史留名了。這種判斷太過浪漫,只是看到了隔世的傳奇,卻沒有看到現(xiàn)實的殘酷。簡單的事實是,這個人像機器一樣一輩子跟著仇恨走,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

這世界上沒有比找仇人更容易的事情了。找朋友需要對方確認,有一定難度,而找敵人自己說了算,而且還有可能像疑人盜斧一樣,玩起了預言實現(xiàn)的游戲,越找越激動。卡爾·波普爾說:“馬克思主義一開頭就錯了,因為馬克思主義一直在找敵人,不是在找朋友。”從地主到資產(chǎn)階級,從知識分子到官員,找到最后,不僅國內(nèi)人人互相為敵,在世界上沒剩幾個朋友,是朋友的最后也多“叛變”了。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這個時代,我特別介紹一本書,圖圖大主教的《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按“記賬黨”的說法,圖圖大主教應該是“西奴”了。不過,這位“西奴”并不吝惜自己對西方的批評。1984年,也就是他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那年冬天,圖圖大主教曾在紐約這樣嘲笑殖民時代的白人——“白人傳教士剛到非洲時,他們手里有《圣經(jīng)》 ,我們(黑人)手里有土地。傳教士說:‘讓我們祈禱吧!’于是我們閉目祈禱。可是到我們睜開眼時,發(fā)現(xiàn)情況顛倒過來了:我們手里有了《圣經(jīng)》,他們手里有了土地?!?/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