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我又發(fā)現(xiàn)廣東海陸豐的客家人把它叫做“咸茶”,因為他們弄的擂茶是咸的,以炒過的芝麻、花生與大米代替蓮子、紅棗,而且還下油和鹽去調(diào)味。喝了一口,我就覺得古怪,因為這碗咸擂茶和我兒時試過的臺版擂茶差得太遠了。但是當?shù)厝烁嬖V我這才是正宗客家擂茶,而且還說它本名“咸茶”,傳到后來才因為用棍擂搗的動作太搶眼而改名擂茶。
這還不算,數(shù)年之后我就在馬來西亞見識到更加“雷”人的擂茶,它實在和“茶”沒有任何關(guān)系。
無論咸甜,客家擂茶在廣東和臺灣起碼還真是一種可以喝的飲料。雖然我不算太好這口,但偶爾嘗嘗也別有風味。于是那回我在馬來西亞,一位開餐館的客家朋友說中午請我“吃”擂茶時,我就已經(jīng)覺得有點奇怪了。明明是用來喝的東西,她怎么說“吃”呢?就算把飲茶說成“吃茶”,這茶也不能當午飯呀?結(jié)果我看到她取出一盤豆干、花生和蝦米,典型的咸擂茶作料;再見她取出一大盤切細成絲狀的清炒雜菜,最后更端出一鍋白中點綠的米飯。然后她說:“吃多少飯自己放吧?!蔽曳浅c等坏貑枺骸安皇钦f吃擂茶嗎?”她點一點頭,答道:“是呀,這就是擂茶呀。?。α?,我忘了茶,你等一下。”接著她又捧出一大碗綠色的液體:“呶,茶在這里,你喜歡倒進飯里就自己動手好了?!?/p>
原來新馬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擂茶是這個樣子的,主角是加了斑蘭葉的白飯和各種干爽的菜豆,那一盤花生豆干等擂茶料則是用來拌飯?zhí)砦兜?,香飯、菜絲和拌料攪混之后自然就是一頓飽餐。至于那缽擂茶,又不過是伴食的飲品,也能倒進飯濕著吃。原來南洋的擂茶不是茶,卻是種食品,原理就跟肉骨茶不是茶一樣。盡管這個新體驗十分震撼,但經(jīng)過了肉骨茶和“芽菜雞”的教育之后(“芽菜雞”不是用芽菜烹雞,而是一碟芽菜一碟雞的統(tǒng)稱),我已能逐漸適應(yīng)南洋華人命名食物的特殊方式了。何況這碗擂茶飯還真不賴,清新爽口,菜香鮮甜,忒是熱帶佳品。
如果光看這碗幾近素食的擂茶飯,你怎能猜得出它是客家菜?因為大家心目中的客家菜應(yīng)該是又油膩又重味的,而油膩厚重據(jù)說是客家人樸實單純的性格反映,也是他們勞筋挫體的生理需要。當然,在知道這是道客家人食品之后,你還是可以事后孔明地附會許多道理,說它材料簡單制法容易正是客家人儉樸的風格,又或者說它適應(yīng)氣候善用土產(chǎn)是客家人靠山吃山的本色??墒遣豢蜌獾刂v,這全都是廢話;除了現(xiàn)代人利用全球物流技術(shù)輸入各地物產(chǎn)之外,自古以來有哪一個社會不是靠山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