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商(實踐版)》第5章 群商(1)

情商(實踐版) 作者:(美)丹尼爾·戈爾曼


20世紀末,美國職業(yè)大軍當中的第三大力量是“知識工人”,比如市場分析師、作家或電腦程序員,他們的生產力體現(xiàn)在為信息提供附加值。發(fā)明“知識工人”一詞的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指出,知識工人的技能高度專業(yè)化,其生產力取決于他們作為組織一分子與組織團隊的協(xié)調能力:作家不是出版商,電腦程序員不是軟件發(fā)布者。德魯克說,人們總是要協(xié)同工作,而對于知識化的工作,“團隊而不是個人成為工作的單元”。這也說明情緒智力(即有助于人們協(xié)調一致的技能)在未來的工作環(huán)境中將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組織化團隊工作最基本的形式也許是開會,比如董事會會議、電話會議以及其他普通會議,這是執(zhí)行官難以避免的一部分任務。面對面的會議是最明顯但又略顯過時的樣板,可以據(jù)此判斷一個團隊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電子網絡、電子郵件、電視電話會議、工作團隊、非正式網絡等都是組織內新出現(xiàn)的功能實體。從某種程度上說,組織結構圖所揭示的明確的等級制度代表了組織的骨骼,而這些人際接觸點就代表著組織的神經系統(tǒng)。

人們在進行協(xié)作的時候,不管是召開執(zhí)行計劃的會議,還是成立團隊共同開發(fā)產品,都會體現(xiàn)出所謂的群體智商,即群體成員才能和技能的總和。團隊完成任務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群體智商的高低。據(jù)研究,群體智力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并不是群體成員學業(yè)意義上的平均智商,而是群體的情緒智力。高群體智商的關鍵是社會和諧。在其他要素相同的情況下,團隊協(xié)調一致的能力是激發(fā)團隊才能、提高效率和取得成功的保證。在團隊成員才能和技能相同的情況下,團隊如果無法協(xié)調一致就無法出色地完成任務。

提出“群體智力”概念的是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以及從事群體效率研究的研究生溫迪·威廉姆斯。人們?yōu)榱送瓿梢豁椚蝿战M建團隊,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才能,比如語言流利、創(chuàng)造性強、富有同理心或者擁有其他技術專長。群體智力不一定大于所有群體成員特定才能的總和,如果群體成員無法共享各自的聰明才智,群體智力還有可能小于成員才能的總和。斯滕伯格和威廉姆斯通過研究證實了兩者之間的差異。他們召集一群受測者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受測者的任務是為一款有望成為糖果替代品的虛擬的甜味劑策劃有效的廣告宣傳活動。

這項研究的一個驚人發(fā)現(xiàn)是,過于急切而不愿合作的人拖了整個團隊的后腿,影響了團隊的整體表現(xiàn)。這些野心勃勃的人過于喜歡控制或命令別人。他們缺乏一種基本的社會智力,無法識別在合作交流過程中什么行為合適、什么行為不合適。成員不愿意參與,是團隊表現(xiàn)的一個負面因素。

團隊成果最優(yōu)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團隊成員保持內部和諧的程度,團隊和諧有助于成員充分發(fā)揮才能。對于一個和諧團隊來說,擁有一位天分極高的成員可以提高團隊的整體表現(xiàn),而摩擦較多的團隊則難以充分利用能力出眾的成員。在有高度情緒或社交障礙的團隊,無論這些障礙是恐懼或憤怒引起的,還是敵對或怨恨引起的,成員的才能都無法得到最好的發(fā)揮。和諧可以使團隊最大限度地利用成員的創(chuàng)造性和天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