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天才的詩人來說,含蓄乃至隱晦的代價是不會白白付出的。這里的含蓄和隱晦不是一種廉價的(例如怪字僻詞、顛倒語序之類的文字游戲式的)遮眼法,像如今某些新潮詩人那樣。這里,含蓄和隱晦正如艷曲側詞一樣,只是表面現(xiàn)象,其實質(zhì)是對于感情的深度與彌漫的追求。愛和恨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當然,深到一定的程度,愛和恨又都不是一緣一故那樣有端的了。這個道理和臨床診病一樣,小病是有端的易解的,受涼而感冒、過食而拉稀,誰不清楚明白?得了癌病,死了,反而難以用一時一事解說清楚,這并不是因為病人吞吐“主訴”也不是由于醫(yī)生不諳脈理。比如前面說過的詩人的那種茫然和悲戚,是政治上的失意、是愛情上的失意、是令狐黨派的不見諒、是王氏的夭亡造成的么?肯定有關,同樣肯定的是詩人的全部氣質(zhì)、性格、遭遇所形成的一種精神品格、藝術品格,造就了他的特殊的詩語、詩情、詩境。怎么能用一事一人一時一地來解釋他的那些無題詩與準無題詩呢?或曰愛情,或曰悼亡,或曰感遇,或曰議政,或曰懷舊,或曰思鄉(xiāng),或曰言詩藝,言之有故而又聚訟紛紛,使這部分李詩具有一種獨特的解釋學的魅力?!扒蓢守M能無本意?”(《流鶯》)這些詩并非一味遮遮掩掩繞圈子。它們提供的形象、景境、比喻與典故恰恰是很生動、很貼切,單純從字面上看甚至是美妙華麗而又明白清晰的?!帮S颯東南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其實是明明白白的;“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稍加疏注也無難解處;“相見時難別亦難……”“昨夜星辰昨夜風……”,甚至堪稱明白如話。恰恰是這些“無題”詩,至少從字面上看,比同一個李商隱的《柳枝五首》《燕臺四首》和那些一百韻、七十二韻、四十韻、三十二韻的古體詩更好懂而不是更難懂,更普及更流傳而不是更曲高和蹈空,這不是很有趣嗎?它們的費解不是由于詩的艱深晦澀,而是由于解人們執(zhí)著地用解常詩的辦法去測判詩人的寫作意圖(何時何地因何人何物何景何事而寫,相當于用寫一份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歷的模式去寫肝癌),而沒有適應這些詩的超常的深度與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