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教育大師談》第一章 修己(13)

中國教育:大師談 作者:蔡元培


自信

人于一事,既見其理之所以然而信之,雖則事變萬狀,茍其所以然之理如故,則吾之所信亦如故,是謂自信。在昔曠世大儒,所以發(fā)明真理者,固由其學識宏遠,要亦其自信之篤,不為權力所移,不為俗論所動,故歷久而其理大明耳。

自決

凡人當判決事理之時,而俯仰隨人,不敢自主,此亦無獨立心之現(xiàn)象也。夫智見所不及,非不可咨詢于師友,惟臨事遲疑,隨人作計,則鄙劣之尤焉。

要之無獨立心之人,恒不知自重。既不自重,則亦不知重人,此其所以損品位而傷德義者大矣。茍合全國之人而悉無獨立心,乃冀其國家之獨立而鞏固,得乎?

義勇

勇敢而協(xié)于義,謂之義勇。暴虎馮河,盜賊猶且能之,此血氣之勇,何足選也。無適無莫,義之與比,毀譽不足以淆之,死生不足以脅之,則義勇之謂也。

國民之義務

義勇之中,以貢于國家者為最大。人之處斯國也,其生命,其財產(chǎn),其名譽,能不為人所侵毀。而仰事俯畜,各適其適者,無一非國家之賜,且亦非僅吾一人之關系,實承之于祖先,而又將傳之于子孫,以至無窮者也。故國家之急難,視一人之急難,不啻倍蓰而已。于是時也,吾即舍吾之生命財產(chǎn),及其一切以殉之,茍利國家,非所惜也,是國民之義務也。使其人學識雖高,名位雖崇,而國家有事之時,首鼠兩端,不敢有為,則大節(jié)既虧,萬事瓦裂,騰笑當時,遺羞后世,深可懼也。是以平日必持煉意志,養(yǎng)成見義勇為之習慣,則能盡國民之責任,而無負于國家矣。

然使義與非義,非其知識所能別,則雖有尚義之志,而所行輒與之相畔,是則學問不足,而知識未進也。故人不可以不修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