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鍵時刻》應對一個矛盾重重的中國(4)

關鍵時刻:美國精英眼中的中國、美國與世界 作者:門洪華


2008-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這種思路更顯突出,因為許多人認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終于將世界經(jīng)濟推向了災難的邊緣,這正如列寧在1917年所作的預測。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引起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研究的復興和有關“新帝國主義”的論著出版。這些研究成果延續(xù)了20世紀80年代的許多分析,并在解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國際秩序的新發(fā)展這兩方面取得了更大進展。這些作者指責中國對美國的政策過于軟弱,把中美“戰(zhàn)略伙伴關系”歸類為幻想。本土主義者包含超民族主義的因素和強烈反美的內容,盡管他們不像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活躍人士那樣罵罵咧咧。

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實主義

在有關國際關系和中國當前全球角色的話語中,中國的“現(xiàn)實主義者”占主導地位。數(shù)世紀以來,甚至在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時代,中國知識界對世界長期秉持現(xiàn)實主義觀點。中國的現(xiàn)實主義者把民族國家當作核心的分析單位,堅持國家主權高于一切的原則,拒絕接受跨國問題跨越國界滲透的論點。他們傾向于認為,國際環(huán)境呈不確定的無政府狀態(tài),必須高度重視建設強大國家的意志,使中國能夠在世界上自立并抵制外來的壓力。

中國的現(xiàn)實主義者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進攻性的”和“防御性的”,以及“強硬的”和“軟弱的”陣營。他們都認為國家必須加強自身的實力,但他們的區(qū)別在于,國家出于何種目的動用實力。硬實力派的現(xiàn)實主義者主張加強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和經(jīng)濟實力;而軟實力派現(xiàn)實主義則強調外交和文化實力。進攻性現(xiàn)實主義者認為,中國應當利用新增的軍事、經(jīng)濟和外交影響力對別國采取高壓手段,迫使其接受中國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他們認為,實力如果不用,它就沒有價值。例如,在他們看來,中國應當利用其所持有的美國國債迫使華盛頓停止對臺軍售,或者懲罰向臺北出售武器的美國大公司。他們希望中國在太平洋西部形成范圍廣泛得多的軍事(尤其是海軍)影響力,以迫使美國停止在靠近中國海岸線的地方活動。防御性現(xiàn)實主義者認為,中國應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應“隨時備戰(zhàn)”,動用武力基本上是為了阻止侵略和“臺獨”。

中國現(xiàn)實主義者希望中國運用好自己新近形成的實力,但卻感到深受掣肘。正如我所采訪的一位學者指出的:“由于中國在國外的發(fā)展態(tài)勢加強,所以我們在國外的投資和利益越來越多。我們需要考慮如何保護我們的僑民、投資和利益。一種方式是仿照實行炮艦政策的帝國主義國家,但鑒于我們以往的歷史,這并不可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