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義為何如此脆弱》進退之間(1)

正義為何如此脆弱 作者:萬俊人


進退之間

在當代西方哲學舞臺上,羅爾斯無疑是一位具有獨特思想性格的哲學家。這位被譽為當代西方“新自由主義”哲學領袖和哈佛“自由主義思想鐵三角”之一(另外兩“角”據(jù)說是帕森斯和亨廷頓)的哲學和倫理學教授,自20世紀70年代伊始發(fā)表《正義論》以來就一直充當著哈佛和美國,乃至整個西方政治哲學和社會倫理學的“領銜主演”,被丹尼爾斯稱為“二十世紀的洛克”。

今天,已經(jīng)沒有人會懷疑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巨大影響及其哲學話語的權威性了,從哲學、法學、政治學、倫理學、經(jīng)濟學,到所謂“福利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理論”,幾乎都可以感受到羅爾斯的思想滲透和話語力量??伞皹浯笳酗L”,羅爾斯及其《正義論》也不可能超出這一法則。打從《正義論》問世后,羅爾斯便再也沒有安寧過。羅爾斯受到的批評和挑戰(zhàn)是全方位的,有來自新自由主義的內(nèi)外夾擊,也有來自哲學、法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倫理學等多學科的交叉批評,一時間大有四面楚歌的“危機”感。反自由主義的思想家們(如米歇爾·桑德爾、泰勒、麥金太爾等)批評他因循(即“因”近代社會契約論的社會倫理之傳統(tǒng)理路)守舊(即“守”啟蒙運動以來的個人主義的自由主義立場),而事實上,這種基于社會契約的現(xiàn)代啟蒙式自由主義的“道德謀劃”,已經(jīng)無力應付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問題了。激進的自由主義者(如諾齊克)抱怨他放棄了“個人權利神圣不可侵犯”這一西方經(jīng)典性的現(xiàn)代價值圭臬,無論如何,所謂“平等的自由”和“差異原則”,都必定要付出犧牲個人天賦權利的代價。

除了思想派別的根本立場反駁,還有來自多學科學者在具體觀點和學理技術等問題上的批評。一些法學家(如哈特、德沃金)和政治學家(如阿克曼)質(zhì)疑羅爾斯,正義原則是否非得有“原初狀態(tài)”、“無知之幕”一類的前提預制來擔保其理論合法性不可,畢竟這類舊式的哲學假設不如“價值中立”一類的概念來得實際合理。哲學和倫理學的同道們對羅爾斯的詰難似乎更多更麻煩,內(nèi)格爾(Thomas Negal)教授說,“原初狀態(tài)”、“無知之幕”等前提預設雖然是想建立一種公正的客觀立場,但這仍然是一種理論立場,真正的客觀公正應當是“無立場”(from nowhere)。哈貝馬斯不無詼諧地談到,“無知之幕”的設置不啻一種“信息強制”,其實質(zhì)性意圖是把所有參與社會契約或原則協(xié)商的人都蒙在鼓里。可實際上作為社會公民的現(xiàn)代個人豈是哲學家和倫理學家的理論虛構所能“蒙”得了的?再者說,在現(xiàn)代民主社會的條件下(羅爾斯本人也承認這一點),正義倫理原則和一切“可普遍化”(universalizable)的倫理原則,并不是靠舊式的社會契約理論所能求得的,只能靠公共言談基礎上所達成的公共理性來保證,無須用一種人為的“幕布”來遮蓋各自道德觀點的差異,關鍵在于建立理想的公共論壇,建立能夠為言談各方所理解的理想語言和合理語境,反復磋商,反復討論,最后達成某種共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