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在軍機處一年多,碌碌無為,只有關(guān)于北洋的事情他才十分注意。怎奈楊士驤本就是個風(fēng)流名士,他平日里必不可少的功課只有一局圍棋、兩枝二簧、三杯燒酒、四圈馬韁。況且楊士驤內(nèi)寵外寵俱全,日夜勞累,哪有須臾的空閑來料理新政呢?加上楊士驤心里并不認同新政,只是因為顧全自己的官位,不得不在表面上做一些掩飾。有人說袁世凱每聽到天津新政失敗的消息時,就感嘆再三,可惜自己英雄氣短。袁世凱于是開始實行模棱兩可的主義,即:先倡導(dǎo)了立憲的大問題,但之后也只能隨波逐流,虎頭蛇尾了。
袁世凱任軍機大臣的主要事務(wù)就是確定立憲實施的年限問題。關(guān)于立憲的年限,袁世凱本來主張迅速實行,當(dāng)年在北洋的時候他就曾和別人說過:“實事求是地講,三年的時間,還有什么事情預(yù)備不好呢!”所以力主三年立憲,是袁世凱早就有的想法。等他進入軍機處后,朝廷命令他解決立憲時間的問題。袁世凱就和張一麐商議,讓張一麐擬稿,籌劃立憲的預(yù)備事項。張一麐又和張一鵬商議。張一鵬當(dāng)時想迎合某尚書的心意,該尚書說人民程度太低,立憲的時期少于十年是不行的,他斥責(zé)袁世凱為急躁冒進,又說欲速則不達。張一鵬順著該尚書的意思說:袁世凱本就不知道立憲為何物,一切都依賴張一麐,張一麐又依賴著他,這件事必定能使袁世凱聽從尚書您的。于是張一鵬就替張一麐擬了一份稿子。后來諸位大臣商議此事時,袁世凱和該尚書的意見相同,于是就稟告給了皇上,也就有了十年預(yù)備立憲的詔書。北京的報紙就對此事發(fā)表了評論,評論的主筆者叫汪康年。評論說袁世凱前后判若兩人,并暗中諷刺張一麐和張一鵬兄弟倆人陰險狡詐。張一麐于是唆使袁世凱下令禁止《 京報 》的出版。當(dāng)時北京知道這件事情的人都說袁世凱是皇上的顧問,張一麐是袁世凱的顧問,張一鵬又是張一麐的顧問,所以很多人都稱張一鵬是第三級顧問官。立憲這等大事竟敗壞在一兩個小人手里,不得不為袁世凱嘆息。
清光緒三十四年( 1908 )正月初一接到廷諭:
袁世凱著加恩賞西苑門內(nèi)乘坐二人肩輿。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