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天子腳下是非多(18)

袁世凱傳:一個日本記者三十年中國、朝鮮生活札記 作者:(日)佐藤鐵治郎


疏呈上之后,圣諭說:

袁世凱奏請開去會辦練兵差使一折,現(xiàn)在時事艱難,練兵為當務(wù)之急。前有旨派慶親王奕劻總理練兵事宜,以袁世凱近在北洋,派令會辦。原以該督于兵事夙所講求,特加委任,惟當任怨任勞,挽回積習(xí),認真整頓,毋稍推諉。所有練兵一切事宜,著隨時會商慶親王妥籌辦理,以副朝廷整飭戎行之至意。所請開去會辦練兵差使之處,著毋庸議。欽此。

清政府把種種權(quán)利都給了袁世凱,不過是讓袁世凱從總體上進行掌控,如果讓袁世凱事事都認真對待就太難了。這里將袁世凱在此時所執(zhí)行的政策,簡略地舉幾個例子:

袁世凱所兼的差事雖然很多,但終究直隸總督是他的專職,而袁世凱所做的事情也是以地方事務(wù)為主。從袁世凱所提出的政策來看,首推裁減書吏和差役,規(guī)定工資最為重要。當時清朝的書吏和差役,一個縣有數(shù)百人到千余人,甚至兩千人之多,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叫“白役”。稱他們?yōu)椤鞍滓邸?,是因為他們沒有工資。這就導(dǎo)致了書吏靠舞弄文字和法律來維持生計,差役靠敲詐勒索來謀生,這樣的積習(xí)由來已久,弄得民不聊生。袁世凱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個弊端,首先在天津縣實行了征收訴訟費的做法,并給書吏和差役規(guī)定了工資。當時清朝的文化非常薄弱,社會上不知道司法、立法、行政是何物。當初張之洞也知道有此弊端,曾上疏給政府,準備裁減書吏,雇傭讀書安分的人來從事書寫、抄寫的工作,雇傭士兵來擔任差役。最終因為籌不到錢,也就成了空談。而袁世凱竟能敢作敢為,公開征收訴訟費,并把收到的錢用來給書吏和差役發(fā)工資。他的這個做法隱含了文明社會裁判所的意味。這個制度實行伊始,流言四起。人們說以前官吏索賄,還知道避諱,今天當堂要錢,成何體統(tǒng)?社會各界都紛紛議論,隨即有御史上折子彈劾袁世凱。當時清政府對袁世凱非常信任,區(qū)區(qū)彈劾不可能參倒袁世凱,這些彈劾袁世凱的奏章都被皇上扣下了。袁世凱既然下定決心實行,就沒有過多地考慮其他,但是他特別安排人對實行情況進行暗訪,敢有重蹈覆轍的人,一定嚴厲從重處罰。時間久了,老百姓不再受書吏和差役的騷擾,民間也就變得安靜,人們對這一政策的態(tài)度又變成了異口同聲的稱贊。等到辦出了成效,袁世凱又上疏向皇上稟明,并請求把這一做法在政務(wù)處備案。疏云:

奏為天津縣額定書役人等名數(shù),并酌收民間訟費,以濟工食?!疾闀廴说?,害民蠹政,積弊最深,而州縣事繁,不能不需人差遣。大縣人少且不敷用,例定役食為數(shù)極薄,勢難責其枵腹從公。今若概令收取訟費,以資養(yǎng)贍,又慮繁苛滋擾,熟籌審顧,行之甚難。惟天津承大亂之后,百度經(jīng)營有同草創(chuàng),如趁交還地面之始,革去宿弊,書役人等力加裁并,其萬不可減者逐細挑選,酌定各數(shù),其應(yīng)役食外量給工食,舉各項陋規(guī)差費,一律禁革,不準需索分文,違者處以極刑,嚴飭遵辦。茲據(jù)署天津縣章燾稟稱:縣署家丁、書吏、差役之眾,甲于通省,歷任以來所用不下三千余人。該令奉飭認真整頓,首先裁用門丁,其司事家人照舊額減半,僅用五十余名。書吏則詳加考驗,分別去留,共用百名。差役之積習(xí)過深者,悉數(shù)選募,壯勇六十名,皀役四十名,此外不許另用散役一人。勇役均改穿號衣,懸掛腰牌,俾民間易于識別,應(yīng)需用工食銀兩,酌收訟費,按月開支。訟費畫分三等,上戶限交制錢十吊,中戶八吊,下戶六吊,令理曲者當堂交納,貧戶酌量免繳,和息案交錢十六吊。遇有控追欠債,統(tǒng)按追出之數(shù)酌提一成,作為公費,并將限定數(shù)目,懸示曉諭,俾眾周知,以免額外需索。民間樂于去弊,且有定額,莫不甘心輸納,交口稱便。自上年八月試辦起,以迄今日,官無廢事,役無貪索,民無擾累,業(yè)已著有成效?!?/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