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生報國:何思源傳》第二章 故土求學(4)

書生報國:何思源傳 作者:石耿立


最能顯示王鴻一氣魄的是,袁世凱在辛亥革命后想處死他,但他神情自若,大丈夫為了理想的英雄本色,畢顯世間。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袁世凱一方面要挾清室的孤兒寡母,一方面要挾革命黨,奪取果實。王鴻一開始四處奔走,號召倒袁。未幾,事聞于袁的耳朵,袁世凱立即電令山東督辦兼省長周自齊查辦。周派山東觀察使夏溥齋赴曹州查辦,并給以就地正法之權。此時王鴻一住在菏澤鹽店,終日韜光養(yǎng)晦。一日,夏溥齋與王鴻一相見,彼此寒暄畢,夏突然拿出查辦令,置于王的面前。王鴻一神色自若,從容謂夏:“人染瘟疫而死,人事之常見者也,此事亦可視他人之死于瘟疫已耳,亦無甚可以驚異處?!蓖貘櫼话言绖P當作瘟疫來臨,神色自若地仰頭看天,無視夏溥齋的存在。夏溥齋雖為現(xiàn)任觀察使,奉命查辦,看王鎮(zhèn)定如此,嘆為觀止。后來多方為王鴻一開拓,加之夏溥齋為鄆城人,周自齊為單縣人,都屬曹州府管轄的老鄉(xiāng),王鴻一便幸免于難。

王鴻一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認識深刻。他初注意程(頤、灝)朱(熹),繼以認為其空疏而不切實用,后又轉向陸(象山)、王(陽明),復以王陽明有不朽之功,然奢談良知,讓人自悟,怕學生們不務實踐,遂又提倡顏(習齋)李(剛主)等,教學生“吃苦耐勞,習勤養(yǎng)勇”(此八字后來作為王鴻一創(chuàng)辦的第六中學的校訓),諄諄告誡學生以任重道遠,勿做一個“自了漢”。

王鴻一是一個關懷民生的實踐家。他說:“全國人民,十之有九皆在農村,而城市區(qū)域不過因經濟政治之關系,構成臨時聚合之團體,其居民十之有九來自田間……國家根本大致在農村,治道之正當起點也在農村,則根本政治,乃為真正之全民政治?!庇谑峭貘櫼幌壬?928年創(chuàng)辦《村治月刊》,自任社長。出版的《村治月刊》,以宣傳“到鄉(xiāng)村去,到邊疆去”、“促進村治”為主。

曹州在民國初期二十年的教育是處于全國的前列的,這和王鴻一的倡導和力行有關,在這里我們還必須提到王鴻一和梁漱溟的關系,他們提倡的“鄉(xiāng)村建設”是從曹州萌芽的。王鴻一與梁漱溟1921年在濟南相識,二人遂為知音。王鴻一邀請梁漱溟到菏澤講學,到農村了解當時底層的現(xiàn)狀。梁漱溟久居京城,當來到地瘠民貧的下層,看到饑寒愚病的百姓,特別是一次見到一個六十多歲的長者吃著糠窩窩,喝著高粱面粥,他流下了淚。這些農民豐年免于挨餓,歉年輾轉溝壑,后來何思源提倡的“求生教育”,也是對魯西南農民生活的徹骨體驗而形成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