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1)

蘇軾門人:晁補之傳 作者:潘守皎


——父親清廉為宦對晁補之的影響

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晁端友在上虞的職任很快就已經(jīng)到期,正在此時,家中又傳來親人故去的噩耗,晁端友因為家中親喪而要回鄉(xiāng)丁憂守制,因此不得不結束了在上虞的職任。平心而論,在上虞的這幾年里,他對于縣里的事務,一直是盡心盡責,以至于上虞四境宴然,百姓安居樂業(yè)。他無疑算得上一方賢宰、朝廷干吏。但家中遭遇變故,他也只好離開為政數(shù)年的上虞縣。他想起自己游宦在外,不能在家中為父母盡孝,心中感到十分歉然,但此時離去,他也有些舍不得上虞這里善良的百姓。在離開縣衙的那天晚上,徘徊于廊下和院中,他幾乎一夜沒能合眼。臨行之際,晁端友不想驚擾上虞的縣民,他匆忙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裝,一大早就來到江邊,準備登舟啟程。但上虞的百姓還是聽說了晁端友將要離開的消息,他們扶老攜幼,一起來到江畔。一時間,曹娥江兩岸就像一個熱鬧的集市,人頭攢動。百姓們望著站在船頭的晁端友,有的大聲呼喊,有的使勁揮舞著手臂,人們不舍得讓這位勤政愛民的好知縣離開。突然,人群中有人大聲喊道:“拉住晁縣令的船!拉住晁縣令的船!”于是,幾個年輕的后生跳到水中,使勁地拽住已經(jīng)解開的纜繩,說什么也不愿放開。晁端友向兩岸的百姓拱手連連致謝,但兩岸的呼喊聲此起彼伏,絲毫沒有減弱。這樣的情形竟一連持續(xù)了幾天。然而,孝是人倫至重之事,最后,百姓們也只好依依不舍地看著晁端友離開了上虞。

晁端友任新城令時的具體情形很少有文獻記載,但當?shù)匕傩胀熘巯嗔舻那樾卧缫咽翘煜聜鞅?。在后來曾做過其上司的蘇軾眼中來看,他無疑是個好官。蘇軾在任杭州通判的時候,曾經(jīng)巡行新城縣,他在途中作《新城道中二首》,這兩首詩是這樣的:

其一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