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首則云:
少時豪氣恨沈淪,繆意詩書可庇民。
長笑壯年無一事,微吟只有故人親。
離別盱眙八年之后,晁補之任大名府學教授,胡戢來信告訴他說,自己從此再也沒有做官的想法了。晁補之感到十分惋惜,因為他知道胡戢并不是完全忘卻塵世的人,并曾為本朝的九十二位將相作傳,一直心存經(jīng)世濟民的抱負,是什么原因讓他下決心絕意于仕途呢?但無論如何,每次想起兄弟在一起把酒言歡的時光以及朋友凄然分別的時刻,總讓人覺得人間真情的可貴。如今閑來無事,每當在燈下翻看書信,細品詩稿,在詩酒唱酬之際,一股親情暖意油然直上心頭。
此后又過了九年,也就是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的時候,晁補之通判揚州,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好友胡戢壯年而歿,卒年僅四十七歲。當好友的兒子憲臣前來告訴他這一噩耗之時,他手腳冰冷,為宦的無奈與人生的無常讓他忍不住潸然淚下。憲臣哭告了父親臨終前的情形,彌留之際,胡戢的眼都不能睜開,還拉著兒子的手說:拿紙筆來,我要寫信和晁子訣別。我此生不逢遭際,這都是我命中注定,但臨死未能盡孝,卻是我的過錯。雙親未葬而我先死,還有比這更不孝的嗎?我死之后,你乞請晁子給我和你的祖父各寫一篇墓志,以成葬禮。憲臣的訴說,讓晁補之更難抑滾滾清淚,他怎么能拒絕好友此時的囑托呢,于是,他含著眼淚答應了下來。
晁補之和胡戢的感情是很深的,胡戢的為人和思想對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晁補之一生當中,無論仕宦沉淪時的閑居,還是主動生發(fā)的歸隱的思想和念頭,都無不閃現(xiàn)著胡戢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