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固然屬于舊立憲派,甚至可以說,他是舊立憲派的精神領袖,但他的朋友中既有舊立憲派,也有屬于舊官僚派以及舊革命黨中有政治思想的人。他們都有各自的打算,故對聯(lián)合袁世凱及梁啟超回國的時間都有不同的看法。梁啟超在萬木草堂的老同學徐勤、麥孟華等也對梁的下一步計劃有種種意見。當時,主張聯(lián)袁的人有很多,但其中多數(shù)人不主張梁啟超馬上回國,因為時機尚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他與袁世凱之間的書信往來與聯(lián)絡,主要通過羅癭公、藍公武、湯覺頓、范源濂以及梁士詒等人轉交或轉述。十月二十九日,藍公武寫信給梁啟超,他在信中說,袁世凱有仰助康、梁二位先生之意,“深信二先生有整理中國今日難局之力”。他還說:“推測其意,所以仰望二先生出山者,有二故:一欲借二先生以收羅人才,挽回輿論;一望二先生聯(lián)絡華僑,整理財政?!彼谑辉鲁跤种滦帕簡⒊瑘蟾嬖绖P及南方革命黨的情況。他說:“前數(shù)函中述及項城欲與先生聯(lián)絡一節(jié),并有資助經(jīng)費等語,均系李柳溪正式轉述項城之語。此事如何辦法,尚待函示。惟以武等之見,此時僅宜虛與聯(lián)絡,萬不宜輕動,俟戰(zhàn)端開后,南方銳氣盡時,我輩方可大活動也。蓋南方之必敗,識者早已料及。項城兵力雖厚,然欲借此以平十四省,則不僅勢所不可,力所不能,且亦心所不敢。故南方敗后,項城必仍以國民會議為收場地步,我輩活動當在此時?!彼嬖V梁啟超:“武等急欲組織團體,惟以人才四散,在京之人,大都庸流黑暗者,不足以言大計,然反對項城靜以待時之士夫,亦不乏其人。至南方士夫,則表同情于我輩者頗多,惟在民軍威力之下,不敢輕動,故擬俟時機稍熟,即行發(fā)起一極大政黨?!保ㄍ?,579~580頁)
藍公武,字志先,江蘇省吳江縣人,早年赴日留學,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后師從梁啟超。他與張君勱、黃遠庸合辦《少年中國周報》,時人稱為“梁啟超門下三少年”,或稱“新中國三少年”。他們都是梁啟超安排在北京的耳目,南北雙方有什么情況,他們會很快向梁啟超匯報。與梁啟超關系密切的,還有一位羅癭公。他與梁啟超有同門之誼,民國后做過總統(tǒng)府秘書、參議和顧問,有機會接觸袁世凱。最初,梁啟超與袁世凱之間就由他傳遞信息,他也是較早主張與袁世凱合作的人。十月三日他致信梁啟超,首先報告與袁世凱接洽的情況,然后才談到時局,談到南北和議,外人干涉的情形。十月初六日,梁啟超復信羅癭公,請他向袁世凱陳述自己不能回國就職的理由,以及向袁世凱提出的幾點建議。十月二十三日,羅癭公再次致信梁啟超,講到袁世凱入京后如何迫使?jié)M人交出軍權,迫使載灃退位,以及他對君主、民主的態(tài)度,他還提到:“北軍將領多袁舊人,甚為固結,只知聽袁號令,不知滿洲,更不知革命,袁足以自固?!边^了兩天,羅癭公又寫了一封信給梁啟超,信中說到和議的情況,已從武漢移至上海,并且加派楊度為參贊,范靜生也被邀同行。他還提到汪精衛(wèi)的態(tài)度,也是主張南北和平的,在雙方之間進行調停,作了不少努力,已經(jīng)引起上海各報對他的攻擊。他還說,南方各省代表多系憲友會的人,都是老朋友,據(jù)他們來信介紹,“大勢已趨共和,君位一層,開口即遭詬詈,恐不能不并入共和,將來解決民主,必舉項城為總統(tǒng),晳子謂項城仍(疑為乃)可為拿破侖云”。而且,據(jù)報紙所言,唐紹儀亦力主共和。信中還談到辦報一事,梁士詒說,梁啟超是主張君主立憲最有力的人,如果由梁啟超主持創(chuàng)辦一張報紙,一定可以扭轉輿論。他的意思是請袁世凱出資,辦一家機關報。對于此事,羅癭公的態(tài)度是“間接為之,未始不可也”。(同上,577~5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