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啟超傳》不惑

梁啟超傳(套裝上下冊) 作者:解璽璋


首先,他對子女的學業(yè)是十分重視的,認為這是立身的根本。他說 :"我們做 人,總要各有一件專門職業(yè)。"(同上,106 頁)所以,他對思成、思永、思忠、思莊這幾個大孩子,從選擇專業(yè)到指導學習,再到畢業(yè)后的求職,甚至以后的生計問 題,從不敢掉以輕心,總要親力親為,盡量作出妥善的安排。他們畢業(yè)以后,不說 成名成家,至少先求得能在社會上自立,有自己的事業(yè)。他向孩子們傳授治學的方法, 強調(diào)要細密而踏實,不貪圖虛名,也不急于求成。梁啟超希望思莊報考生物學,但思莊自己不喜歡,梁啟超也不強求,反而說 :"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追憶梁啟超》,459 頁)他一直主張做學問要有"趣味主義",其中 就包括"研究你所嗜好的學問",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一種探求的 精神和勇氣。他告訴幾個孩子,求學時心里不要總是想著將來如何如何,他說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曾國藩)兩句話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 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際遇-梁啟超 家書》,130 頁)他把這點精神歸納為"無所為"三個字,認為這是"趣味主義最重 要的條件";如果事事"有所為",比如讀書就為了高考,高考就為了上個好大學, 上大學就為了拿文憑,拿文憑就為了找個好工作,好工作就為了掙大錢,有了錢就 為買房買車享受生活,一切就變得很無趣了。他不希望孩子把求學當作一塊敲門磚, 一旦門被敲開了,磚也就成了無用的東西。梁思成曾經(jīng)問他有用與無用的區(qū)別,他用李白、杜甫與姚崇、宋璟的例子來比較,他們對于國家的貢獻誰更多一些呢?他說:"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么事。若沒有了李、杜, 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 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fā)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于社會,人才經(jīng)濟莫過于此。" (同上,129 頁)看來,梁啟超寄希望于兒子的,是要他做現(xiàn)代中國建筑界、美術(shù)界 的李、杜啊。

梁啟超一生都在做"新民"的夢。但是,新一國之民實在太難了,梁啟超為之 奮斗了一生,誰又能說新了多少?掃天下不成,則不妨退掃一室,梁啟超對于把自 己的子女造就成為新人,還是蠻有信心的。所以,他一定不會滿足于僅僅看到孩子 們在學業(yè)上的成功,他說道 :"誠然,知識在人生地位上,也是非常緊要,我從來 并未將他看輕。不過,若是偏重知識,而輕忽其他人生重要之部,也是不行的。"(《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9 頁)他戲稱現(xiàn)在的學校都是"販賣知識的雜貨店"(同上),并且認為,無論是中國的學校,還是歐美的學校,都患有同樣的毛病,區(qū)別只在深 淺不同而已。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學校大都注重在智識方面,卻忽略了智識以外之事, 無論大學中學小學,都努力于智識的增加",反而將更為重要的"修養(yǎng)人格,鍛煉身體" 忽略了。(《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三,5 頁)他提醒大家 :"近來國中青年界很 習聞的一句話,就是'智識饑荒',卻不曉得還有一個頂要緊的'精神饑荒'在那邊。"而后者的危害大大地超過了前者,更可怕的是,對于這種危害,人們"多不自知"。人們"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識才是有用,茍無精神生活的人,為社會計, 為個人計,都是知識少裝一點為好"。所以他說:"為學的首要,是救精神饑荒。"然而,療救精神饑荒的方法在哪里呢?梁啟超揮手一指,在東方-中國與印度,他說:"東方的學問,以精神為出發(fā)點,西方的學問,以物質(zhì)為出發(fā)點。救知識饑荒,在西方 找材料,救精神饑荒,在東方找材料。"(《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9 ~ 12 頁) 有人或許會覺得,梁啟超這里所說,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那一套。其實不然, 就他當時所看到的中國教育狀況而言,"原有的精神固已蕩然,西洋的精神也未取得"(《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三,6 頁),精神世界一片荒蕪。在這種傳統(tǒng)崩潰、新學未立的精神文化危機中,梁啟超寄希望于東方的學問道德,或能轉(zhuǎn)變世風,建設(shè) 新的文化。梁啟超的回答是 :"吾所謂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風者流,蔑棄吾數(shù)千 年之道德學術(shù)風俗,以求伍于他人 ;亦非如墨守故紙者流,謂僅抱此數(shù)千年之道德 學術(shù)風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飲冰室合集·專集》之四,7 頁)這正是梁啟超 超過同時代許多人的地方,他不是一個頑固守舊的人,在很多時候,他甚至是領(lǐng)風 氣之先的。但他并不排斥中國文化傳統(tǒng),而且相信,即使在今天,傳統(tǒng)的克己求仁 也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梁啟超對于子女的教育,完全立足于這一點。他要求孩 子從小就要讀《論語》、《孟子》之類的書,梁思成被車撞傷,住院治療,梁啟超還 安慰他"利用這時候多讀點中國書也很好"(《際遇-梁啟超家書》,142 頁),這都是希望傳統(tǒng)的道德倫理能給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