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非求碗熱湯喝》豬肉頌(2)

無非求碗熱湯喝 作者:張佳瑋


除了火腿,中國百姓對付豬肉別有絕技。蘇軾說“貧者不解煮”其實(shí)小看了人民的智慧?!端疂G傳》中,魯達(dá)去找鎮(zhèn)關(guān)西的茬,一張嘴就是肥肉臊子、瘦肉臊子、寸金軟骨,鎮(zhèn)關(guān)西也很體貼地說,“瘦肉臊子回去包餛飩,肥肉臊子何用”,雖然《水滸傳》是寫元明際生活,但按《夢梁錄》記,“杭城內(nèi)外,肉鋪不知凡幾”,而且已經(jīng)有臊子肉之類名目,可見宋時市民百姓很知道開發(fā)豬肉的用途。《金瓶梅》里,宋惠蓮將一條硬柴來煮豬肉,煮得皮化肉爛,然后猛加蔥姜作料,請?zhí)珎冋撼?。這做法很靠火功,入口即化、酥爛香融??梢娯i肉也聽話,好比八戒見了美女妖精:要怎么處置,就怎么處置。同樣是要用到蒜和水煮,有名的下酒菜蒜泥白肉就很平民。我有東北朋友、四川朋友、山東朋友紛紛聲稱蒜泥白肉是他們本地菜,他們的說法也不盡相同。同樣是水煮后蘸上華麗配料,有的說是高火急煮,再用涼水激過,取其冷韌;有的說是慢火煮至酥爛,瀝水后切片來吃,風(fēng)骨大不相同。說到底同樣一份片肉細(xì)薄的蒜泥白肉,可以演化出冷韌輕脆,爽嫩柔滑、酥爛利口等多種特點(diǎn),實(shí)在聽話。

白煮之外,豬肉的其他套路有大同小異處。上海做腌篤鮮,是鮮豬肉、咸肉與筍一起白煮,取筍與咸肉之香,企圖把豬肉襯托成翩翩佳公子;湖南紅燒肉,煸干后加辣椒,熾焰焦紅,香辣霸道奪人之魂。浙江、廣東、福建、四川都有扣肉(四川曰燒白),說來無非一個字:蒸。水汽氤氳,肉融脂化,浙江再加梅干菜,與肉的油脂相得益彰,終于達(dá)成完美化學(xué)反應(yīng),入口即化,甜香酥人。蘇式紅燒肉就是多水純燉慢熬,一如蘇軾說東坡肉的訣竅:“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p>

最后一總結(jié),其實(shí)中外對付豬肉,大抵兩招。一是風(fēng)干鹽腌,一是水煮奪味。如其他炒、煎、炸法,也是重味大料,絕少平淡的。大概豬肉原味,并不好吃,但性格隨和,寬厚肥碩,也就隨你左右搖擺了。我那位聲稱蒜泥白肉是川菜的四川朋友,還說過一豬多吃之法:豬皮用來炸成脆皮(類似于烤乳豬),豬肉煮完,一半用來做蒜泥白肉,一半回鍋就成了回鍋肉。真所謂“豬的全身都是寶”,上下都要利用到,這么“超度”一頭豬也算是不浪費(fèi)一星半點(diǎn)了,雖然豬自己未必喜歡這樣。如是,豬肉未必登大雅富貴之堂,但為小民百姓所喜,為它發(fā)明了如此之多的吃法:如此隨意擺布、脂厚香濃,而又能滿足人類對熱量那原始熱情的好東西,誰不愛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