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非求碗熱湯喝》餛飩、云吞和抄手(1)

無非求碗熱湯喝 作者:張佳瑋


《水滸》里宋江誤上賊船,被張橫問 “吃板刀面還是吃餛飩”。張橫服務態(tài)度好,還細加解釋:板刀面就是挨刀子,餛飩就是自家跳水省了老爺一刀。雖有些黑色幽默,但確實生動如繪。

餛飩依字辨形,和“混沌”相關。宋時說冬至吃餛飩,大概是因為這餛飩勁合了什么開天辟地宇宙洪荒的意思。后世北方又所謂“冬至餃子夏至面”,想來餛飩和餃子系出一門,不小心分裂經營了。廣東話“云吞”讀音與江浙“餛飩”發(fā)音類似,而四川所謂“抄手”明擺著就是餛飩。

所以餛飩、云吞、抄手,大略算一物,各地叫法不同而已。但又因為分處各地,多了些須區(qū)別——好像同胞兄弟三個,分居三地,日積月累,容貌膚色身段也就有區(qū)別了。

當然,廣東云吞、四川抄手與江浙餛飩可以攀親戚,和北方餃子卻是大大不同。餃子皮圓而厚,餡料鼓飽,捏邊包裹,水煮完乍看白胖賊禿一個,一咬開香味郁郁菲菲。北方人所謂原湯化原食,餃子湯是帶點面粉香的白水。嘴精刁些的子弟,吃餃子得找好醋就著。餛飩皮方而薄,折疊裹餡,姿容秀雅,煮時常用湯,一起鍋身段婀娜,儼然出浴美人,吃時不離湯水。

餛飩比餃子皮薄,餡料花樣也細氣些。餃子肚里說學逗唱五花八門,餛飩就蘭心蕙質書香門第得多。老年代有餛飩挑子,一頭放餛飩和原湯,一頭放煮水的銅鍋與爐灶,流動販賣。我長大后,這樣的賣餛飩老師傅見得稀少了。印象里當年老師傅們的餛飩都是親手制,所以味道又比店里的好一些。江浙一帶老店鋪,大多逃不出豬肉、榨菜、蝦、蔬菜、蔥姜這幾樣的排列組合。豬肉膏腴,蝦肉清滑,蔬菜、榨菜丁加點絲縷顆粒的細密口感,煮熟后隔著半透明的皮,呼之欲出,要的是個口感渾成又緊致。民國時馬連良府上吃消夜,有著名的鴨肉餛飩,大概取鴨肉緊密鮮實吧。廣東云吞餡有用整顆蝦球的,加豬腿肉剁細作陪襯,使蝦球這白凈凈的書生有點兒金縷衣的爛漫,咬下去彈牙清潤。當然,魚干、芹菜、干貝、韭菜,都可以酌加。近年來各種餛飩店餡料百變,干貝、香菇、臘肉、咸肉、栗子等紛紛登場,很有廣式云吞的大膽。四川抄手的餡小巧精細些:我見得多的一種代表餡料是豬肉切得蓬松,做成細嫩的水打餡,自有小家碧玉的動人。話說發(fā)明過云林鵝的倪瓚也愛餛飩,他說過一種餛飩餡,是肉臊子“入筍米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醬少許和勻裹”。肉加筍,以醬調味,可見古往今來,豬肉總是最受歡迎的餛飩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