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江南吃食,常見人皺眉說甜。汪曾祺老爺子辯云,蘇州菜只是淡,無錫菜才是甜。身為無錫人,這點是要點頭承認的。蘇州尚清淡,如絲衣仕女,玩甜也大多只在點心上,無錫是一直甜到各種菜里的,其來源就不大清爽了。逯耀東考證說,上海菜濃油赤醬,來自安徽,又學過點寧波,兩相就合,就成了上海風味。無錫菜有許多是師法上海的,但又比上海顯著的甜,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我小時候吃慣無錫菜,身在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對甜沒感覺,去了上海只略覺淡,等奔走四方,才乍然明白無錫菜有多甜。比如,我在南京、揚州、寧波吃湯包,總覺得其湯清鮮但缺些什么,后來才想起是少了一味甜。在無錫,鹵汁豆腐干都是甜的。無錫家常燒菜,紅燒白燉斷然是混不得的。紅燒就是紅燒肉、糖醋排骨、紅燒魚、肉汁釀面筋之類;白燉就是雞湯、冬瓜排骨湯之流。前者濃甜,后者淡鮮。所以吃飯時須小心,沃了紅燒肉汁就再不能澆雞湯,不然咸甜打架,其味幻化扭曲,讓人受不了。
無錫人吃湯圓,有咸餡與糖餡之分。咸餡者紅燒肉圓為餡,糖餡就花樣多些,豬油糖拌菜、芝麻、豆沙。重慶人來無錫吃湯圓,我先還惴惴,擔心人家吃不慣無錫人的甜。不料人家吃了豆沙、芝麻,怡然自得;吃了豬油糖拌菜,開始大驚小怪;再吃了一口肉湯圓,如見蛇蝎,跳腳大叫:“怎么你們湯圓有肉餡?!還是咸的?!”
重慶以至川中,雖然以麻辣著稱,但甜起來也著實了得。冰糖紅苕圓、冰汁荷花桂圓這類清甜的,或是糖醋雞這類紅甜的,江南也有,倒不足怪。但鍋巴三鮮、荔枝肉片這種荔枝味的,我初見便有些發(fā)呆了。而且川中味重而烈,所謂辣起來勝過麻辣燙,甜起來勝過三合泥,什么味道都敢往一起搭配。咸甜之別,在川中廚娘大手筆來說不過小道,可以隨便逾越的。蘇軾出自川中,曾經愛吃蜜蜂——把蜜蜂一口吸干,軀干扔了。真讓我汗顏。
說到鍋巴三鮮,別有一種。以前國民黨陳果夫創(chuàng)制過一道菜,雞汁番茄青豆蝦仁,紅白綠黃做一處熬成汁,去澆鍋巴,號稱“轟炸東京”,酸甜咸香,盡在一處。我后來吃過一次,沒品出雞汁味,可能是精簡版,又或者番茄味重壓了雞汁,但也確實咸甜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