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本身并不可怕,由苦難而生的怨恨才是真正的痛苦。
——艾倫·金斯伯格,詩人
不管是在地球的這邊,還是在地球的那邊,總有一些喜歡與自己對抗的人。他們對自己不滿,不能容忍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的負面感情——焦慮、恐懼、失敗和羞愧等,拼命要戰(zhàn)勝它們。結(jié)果,他們越是奮力反抗,自己就陷得越深。
米歇爾就是其中之一。
她幾年來一直遭受著害羞給自己帶來的困擾。盡管她閱讀了很多關于克服害羞的書,也嘗試治療過四次,但最后都失敗了。
米歇爾是一位特別聰敏而勤奮的姑娘,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當她向我訴完苦后,我深呼吸了一下,還沒來得及開口,米歇爾就脫口而出:“我對你的建議感到害怕,因為可能又不會有什么效果!”顯然,她對我要說的話已經(jīng)有了失望的預期,我知道這是由于焦慮造成的,因為她已經(jīng)失望過很多次了,這次不想再失望了。米歇爾最近剛剛拿到一所著名大學的MBA 學位,并獲得了一份為某大型公司做顧問的工作。然而,在與別人交談時,她卻常常會害羞臉紅。她覺得這樣會傳達出一種信息,表明自己不夠稱職,別人不應該對她的話過于信任。而且,她越是擔心臉紅,她的臉就紅得越厲害。這個新工作是她職業(yè)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機會,她不想因為臉紅而糟蹋了它。
我肯定了她的想法:“你的預感也許是對的,我所有的建議可能都不會有效。不過,我卻堅信你并不是一個注定要失敗的人,絕對不是!”我很清楚,她以前之所以失敗,問題主要出在動機上,她總是與內(nèi)心的羞愧為敵,錯誤地以為自己能戰(zhàn)勝它們。
正如米歇爾從她多年的掙扎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一樣,許多我們試圖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兒的措施,實際上只會讓我們感覺更糟糕。就像那個著名的思維實驗:“努力不要去想粉色的大象——特別巨大而且特別粉紅的那種?!币坏┠撤N想法在我們的腦海中扎根,每次我們試圖不要去想的時候,它都會被刻得更深。弗洛伊德總結(jié)了這一現(xiàn)象,稱之為潛意識中的“無否定”。與之類似,不管我們用什么方法去驅(qū)趕內(nèi)心的痛苦——放松技巧、封閉思維、積極強化等等,最終都只能收獲失望。
當我們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米歇爾開始輕輕抽泣。我不太確定是因為她感覺更加失望了,還是因為剛剛所說的與她的經(jīng)歷如此相符。她告訴我,甚至連她的禱告也毫無回應。我跟她討論了兩種類型的禱告:一種是希望上帝能夠把壞的東西趕走,另一種則是放棄掙扎——“放開手,把一切交給上帝。”米歇爾說,她從來沒有將自己的難題完全交給上帝,那不是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