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正在廬山主持軍事會議,半夜接到電訊報告此一事件。他不敢確定究竟這是又一次的意外開火,還是有如“九一八”事件,是日軍借機挑釁。他指示二十九路軍軍長談判,但“應固守勿退”。然后,他拍發(fā)電報給各省主席、各直轄市市長,以及駐軍司令長官,下令實施戒嚴以及“全面動員準備”。最重要的是,他從最精銳的德式訓練部隊,派遣三個師跨過黃河布署到華北地區(qū)。這可是《塘沽協(xié)定》對中央軍下的“禁區(qū)”,蔣曉得日本人不甘示弱,必定會有反彈。盧溝橋開了第一槍之后不到數(shù)小時,毛澤東和朱德通電蔣委員長和共軍所有單位,宣布紅軍將完全聽命委員長領導,接受指揮。七月九日一大早,盧溝橋地區(qū)中、日雙方指揮官協(xié)議?;穑嗷コ吠?。日本陸軍最高本部訓令駐華派遣軍司令不要訴諸武力,可是,國內出現(xiàn)異聲,要求非得教訓狂傲的中國人不可。新任首相近衛(wèi)(Konoe)親王派三個師團馳赴事件地區(qū)。
日軍七月十二日抵達天津時,蔣拍電報給國軍十九路軍,聲明:“我已決定對日宣戰(zhàn)?!彼⒖毯粲鯂H聯(lián)盟及九國公約的西方簽署國家介入調停,但是蔣無疑料想得到美、英、法、意只會怯生生促請日本節(jié)制。為避免激惱日本,美國國務卿赫爾(Cordell Hull)甚至停止交運中國政府已購買的轟炸機。美國傳教士推動禁運戰(zhàn)略物資給日本,但國會拒絕采取行動。
詹森大使覺得中日雙方劍拔弩張的原因不明,他只能向國務卿報告:“對于起因與后果,皆無法有可靠的評估?!泵绹v日大使格魯(Joseph Grew)則深怕引爆“反外情緒”,雖奉訓令,卻不愿傳遞華盛頓婉轉表示關切的信息。七月二十二日,盧溝橋地區(qū)日軍指揮官定下期限,要求中方部隊后撤;但中方奉蔣之命發(fā)動攻擊。近衛(wèi)內閣在全民熱切支持下宣布,日本“現(xiàn)在被迫訴諸果斷行動,懲罰中國軍隊的暴行,讓南京政府恢復理智”。日本政府內部“有人主張對華開戰(zhàn),也有人堅決反對開戰(zhàn)”。原因之一,像當時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一樣,多數(shù)日本人對皇軍痛懲野蠻中國的能力極度有自信,認為中國終將被迫接受扮演月球的角色,做起東方新興帝國的衛(wèi)星。
七月二十四日,蔣介石拍發(fā)電報給在溪口讀史籍、練書法、寫留學蘇聯(lián)回憶錄的蔣經(jīng)國,叮囑他“不必分心于倭寇之擾華,以我必有以制之也”。所謂“有以制之”指的是德國顧問培訓的部隊,尤其是已經(jīng)配備德制武器裝備的部隊。同時,在廬山舉行的一項全國會議正式宣布共產(chǎn)黨為合法組織,但是蔣無法讓出席人士同意“對日宣戰(zhàn)”的議案。于是他在八月七日召開軍事委員會,宣布全面抗戰(zhàn)是國家政策。蔣不顧黨、政體制,憑一己之力強行通過對日抗戰(zhàn)。過去八年,蔣始終相信堅持暫時求和、爭取時間建構兵力憑的是他過人的意志力和勇氣。現(xiàn)在,他決定堅持作戰(zhàn)到底的政策。
到了七月底,已有十六萬名日軍涌入河北省。十九軍軍長不戰(zhàn)就棄守北平。毛澤東命令共軍跨山西,向河北挺進以支援系出軍閥馮玉祥西北軍的傅作義部隊。然而,七月三十一日,毛澤東顯露他欲與日本人避免嚴重沖突的意向,通過無線電告知共軍將校,早先的命令純?yōu)樾麄髦?。他說,事實上,共軍部隊應慢慢移動。他們可以“每天移動五十里,每行軍三天,休一天”。蔣立刻調遣受過精良訓練、配備德國武器的八十七、八十八師布防在上海市郊。他在上海求戰(zhàn)的主要目標是,盡可能吸引眾多敵軍離開華北,阻斷日軍向武漢前進,使蘇聯(lián)對華供應線暢通。蔣選擇固守上海,并在敗象已定的情況下仍然堅不撤軍,還有其他原因。首先,前文已述,他和德國顧問法肯豪森相信他們可以戰(zhàn)勝,法肯豪森一再堅持“上海必須固守”。他們倆都曉得,華北平原無險可守,有利于日本機械化部隊運動,但上海的街道和周遭地區(qū)滿布水道,則有利于中國輕武裝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