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中國今天建國必須有計劃,而以教育完成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上擞诖松姓J識不足,赴之不急。不知我們不同從前日本那樣,能應付外面安定內部便可自然進步的。反之,我們應付外面安定內部的力量,卻正要寄托在此有計劃的建國運動上。申言之,從前日本只需要兩個條件:(一)外面國際環(huán)境應付得了;(二)內部社會秩序安定。而我們今天卻需多一個條件:(三)一有全盤計劃舉國參加的建國運動。并且第三個條件為前倆條件之本。
前經指出過去日本之所以有出路,在其政治有辦法;而同一時期中國未得出路,都為政治無辦法。其實有辦法無辦法簡單說只在政治統(tǒng)一不統(tǒng)一。內部安定在此,應付國際亦在此。統(tǒng)一,一切有辦法;不統(tǒng)一,一切無辦法。我說第三條件為前倆條件之本,正為中國今后的統(tǒng)一必將在此。
何以言之?此可以過去史實來推證,過去在推翻滿清締造民國的號召下,全國響應,曾建立了第一度統(tǒng)一之局。繼則在否認袁氏帝制再造共和的號召下,全國響應,曾建立了第二度統(tǒng)一之局。第三度則在國民革命的號召下,以北伐完成統(tǒng)一。雖表面上比前兩度用兵較多,而主要仍為人心響應之功。只惜人心重在有所反對一面,其一致響應者在此,一旦對象消失,即失其共同目標。故前兩度統(tǒng)一皆不能久。第三度亦不免于杌隉不安,幸值暴敵侵凌,而得鞏固。
今天的統(tǒng)一,自然是從第三度綿續(xù)下來。然而實在是一新局面,為前此所未有。其明征有三:
一是國內各黨派都來擁護一個領袖、一個政府。
二是各省、區(qū)、地方沒保留地擁護中央;軍事上、財政上,乃至一切法令上,皆達于統(tǒng)一的最高度。
三是國家對人民經濟生活無限的統(tǒng)制,人民無條件的接受。
這樣強有力的統(tǒng)一,不只民國以來未有,恐怕中國自古以為未曾有過。我們逕不妨說為第四度統(tǒng)一。它是全憑抗日戰(zhàn)爭的號召建立起來的,對內絲毫沒有用兵。人心趨向之有力,于此更得充分證明。而為人心造成此有力趨向的,則是一個明朗強大的共同目標?!谷諒屯痢?/p>
本來我們同時唱出有“抗戰(zhàn)建國”的口號,只惜人心仍重在抗日一面,這是與排滿、倒袁、北伐同樣一消極性的目標,不可以久的事。要恒久統(tǒng)一,必須使人心重在積極一面,強調建國。要強調建國,必須使建國的理想目標明朗朗在人心目。乃至如何達于目標之路線步驟都確定而昭示出來,號召國人共同趨赴。
前說要“以教育完成建國計劃”和“納社會運動于教育之中”,正是將號召國人共同趨赴的工夫包含在內。如其強調建國,不落官樣文章(官樣文章是得不到人心響應的),而處處以惻怛真切之意行之,經此教育號召,不難普及婦孺,深澈人心。而如是一全國徹底響應的建國運動發(fā)動起來,其必能一面永奠國家統(tǒng)一,一面開出民族前途,還有疑問嗎?
我說,以過去史實推證,中國統(tǒng)一今后將寄在建國運動上,而第三條件實為前倆條件之本。其理如是。
我說,要三個條件具備,中國社會馬上便有出路。其理如是。
我說,我們今后必要體認社會出路所在,而把握之以設施教育,然后中國教育乃與社會同有出路。其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