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輯 百年名校(8)

我的教育行走:李鎮(zhèn)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 作者:李鎮(zhèn)西


今天的成都石室中學位于成都車水馬龍的市中心——從校門步行到市區(qū)中心廣場不過10來分鐘,但無論是誰,只要透過干道邊古色古香的花墻看到墻內(nèi)博物館式的古建筑群時,都會被那富有漢代建筑風格的教學樓所震撼。再走近石室中學,人們會看到那殿宇般古樸典雅而又氣勢恢宏的大門上方,有一塊清代留傳下來的黑色巨匾,上面有清代嘉慶二十三年四川總督蔣攸铦所書四個渾厚凝重的顏體大字:“文翁石室”。這四個字蘊藏著兩千多年的厚重歷史——這“歷史”從黑色匾額上滴落下來,從朱紅圓柱上散發(fā)開來,從綠色琉璃瓦上流淌下來……人們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撲面而來的文化韻味使鬧市中的人們擁有了一份心靈的寧靜與肅然。

校門旁邊的紅墻上鑲嵌著一石碑,上面刻著:“漢文翁石室遺址”,提醒著過往的人們:腳下這塊土地,留下過文翁的足跡、王維的足跡、杜甫的足跡、李調(diào)元的足跡……繚繞于此的教育香火,已經(jīng)燃了2144年了,至今氤氳不絕,揮之不去。

遙想當年,文翁(名黨,字仲翁)就任蜀郡郡守時,不知他是否想到過自己會因參與了兩項偉大工程而芳名百世。

西漢當然沒有所謂“兩手都要硬”的說法,但以今天的觀點看,文翁的確是物質(zhì)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其物質(zhì)文明建設的得意之作,當屬改造都江堰工程。現(xiàn)在人們提到都江堰想到的往往只是李冰,其實,都江堰還凝聚著文翁的智慧。繼李冰之后,文翁拓寬疏浚了江道,進一步完善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擴大了灌溉面積,使蜀地的經(jīng)濟和生產(chǎn)得以欣欣向榮。如果說都江堰是滋潤天府之國千年不竭的血液,那么這汩汩的血流是從李冰和文翁的血管里流淌出來的。這應該不算夸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