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魯迅的耳光扇給誰(1)

少不讀魯迅 老不讀胡適 作者:韓石山


魯迅,新文化人物強有力的批判者

魯迅的耳光扇給誰

魯迅對自己到底怎么看,大概我們永遠(yuǎn)不知道了,但有一點也許可以肯定,倘若魯迅此刻從地下坐起來,第一個耳光自然要扇到那些吃魯迅飯的人臉上,第二個耳光就要扇給那些“活魯迅”、“二魯迅”們。

這話是一位叫王朔的小說作家說的。文章叫《我看魯迅》,載于二○○○年《收獲》第二期。同期發(fā)表的還有馮驥才的《魯迅的功與“過”》。正是這兩篇文章,引發(fā)了一次關(guān)于魯迅的再評價。

王朔的文章中,還有一些精辟的話。比如:各界人士對魯迅的頌揚,有時到了妨礙我們自由呼吸的地步。什么時候到了能隨便批評魯迅了,或者大家把魯迅淡忘了,我們就進步了。若想精神自由,首先就要忘掉還有個“精神自由之神”。這些話,都是針對那些吃魯迅飯的人說的。王朔不光小說寫得好,文章也寫得好。最重要的是,在中國作家中,他能夠放言無忌,保持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談?wù)擊斞福厝灰婕棒斞秆芯康臓顩r。由王朔的話切入,可說一步即登堂奧。

在中國,確實有一大批“吃魯迅飯的人”,靠研究魯迅獲得職位、職稱、聲望,獲得安身立命、揚名顯身的本錢。俗稱魯研界,就是魯迅研究界的簡稱。這是中國一個特殊的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也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學(xué)術(shù)團體。研究《紅樓夢》的叫紅學(xué),也可說是紅學(xué)界;研究錢鐘書的叫錢學(xué),也可說是錢學(xué)界,都是以研究對象命名的。獨有研究魯迅的不是這樣,是以研究者自身命名的。也就是說,他們已經(jīng)脫離研究對象而自成一體了。

從機構(gòu)上說,北京有個魯迅博物館,出版《魯迅研究月刊》。上海有個魯迅紀(jì)念館,出版《上海魯迅研究》。中國社科院文學(xué)研究所里,有個魯迅研究室,沒有刊物,主要職責(zé)是編輯魯迅研究資料。此外,好些大學(xué)里,還有各地的社科院里,也聚集著一批專門研究魯迅的人。

上面說的三個機構(gòu),分工似乎各有不同。上海的魯迅紀(jì)念館,做的考證比較多些。比如他們把魯迅去世前拍的X光片,幾十年后拿出來讓醫(yī)學(xué)專家論證,看魯迅當(dāng)年得的是什么病,病到什么程度,該不該那么早就死了。這是很有意義的。社科院的魯研室,主要做資料整理的工作。在張夢陽的主持下,早在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就出版了《1913 1983魯迅研究學(xué)術(shù)論著資料匯編》五大冊及索引一冊。可說是魯迅研究資料的集大成,和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成為魯迅研究的必備之書。張夢陽近來又出版了三大冊《中國魯迅學(xué)通史》,從史的角度對魯迅研究做了周密的梳理。這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北京的魯迅博物館和其出版的《魯迅研究月刊》,是魯迅研究的大本營,是出思想的地方,是把關(guān)的地方。不光代表著魯研界的水平,也代表著魯研界的品質(zh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