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2)

少不讀魯迅 老不讀胡適 作者:韓石山


我也知道你們主張一階級專制的人已不信仰自由這個字了。我也知道我今天向你討論自由,也許為你所笑。但我要你知道,這一點在我要算一個根本的信仰。我們兩個老朋友,政治主張上盡管不同,事業(yè)上盡管不同,所以仍不失其為老朋友者,正因為你我腦子背后多少總還同有一點容忍異己的態(tài)度。至少我可以說,我的根本信仰是承認別人有嘗試的自由。如果連這一點最低限度的相同點都掃除了,我們不但不能做朋友,簡直要做仇敵了。你說是嗎?(《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第355頁)

為了能打動陳獨秀的心,胡適還舉了當年的一個例子:我記得民國八年你被拘在警察廳的時候,署名營救你的人中有桐城派古文家馬通伯與姚叔節(jié)。我記得那晚在桃李園請客的時候,我心中感覺一種高興,我覺得這個黑暗社會里還有一線光明:在那反對白話文最激烈的空氣里居然有幾個古文老輩肯出名保你,這個社會還勉強夠得上一個“人的社會”,還有一點人味兒。最后說:

但這幾年以來,卻很不同了。不容忍的空氣充滿了國中。并不是舊勢力的不容忍,他們早已沒有摧殘異己的能力了。最不容忍的乃是一班自命為最新人物的人。我個人這幾年就身受了不少的攻擊和污蔑。我這回出京兩個多月,一路上飽讀你的同黨少年丑詆我的言論,真開了不少的眼界。我是不會怕懼這種詆罵的,但我實在有點悲觀。我怕的是這種不容忍的風氣造成之后,這個社會要變成一個更殘忍更慘酷的社會,我們愛自由爭自由的人怕沒有立足容身之地了。(《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第357頁)

陳獨秀和胡適的不同,有各自性格的不同,有社會處境的不同,更大的怕還是教育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教育背景,就會有不同的思想訓練,也就會有不同的人生理念,不同的社會理念。這之中,最重要的,該是不同的思想訓練。這一點,在他們最初的交往中,就顯示出來了。

一九一七年二月一日《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上刊出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時,胡適尚在美國。四月九日收到雜志后,胡適給陳獨秀寫了封信,其中說:“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國中人士能平心靜氣與吾輩同力研究此問題!討論既熟,是非自明。吾輩已張革命之旗,雖不容退縮,然亦決不敢以吾輩所主張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有自己的主見,同時又容許他人提出不同意見,共同討論,明辨是非,決不以己意強加于人。二十七歲的胡適,已然有了這樣豁達坦誠的態(tài)度。只能說,這是受美國民主教育與思想訓練的結(jié)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