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戰(zhàn)爭文化的基點當是個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文化。
美國自1973年實行全志愿兵役制以來,基本上沒有出現兵員危機情況, 美國的募兵制基本上是成功的。
美國有關兵役的法律法規(guī)適應性較強。 因此,美國在各歷史時期根據國家安全的需要,適時調整軍隊的規(guī)模,戰(zhàn)時擴軍,戰(zhàn)后裁軍,經歷了幾起幾落,沒有產生大的社會危機。而且社會本身的承受能力也不斷得到加強,戰(zhàn)時向軍隊提供充足的兵員,戰(zhàn)后比較妥善地接納和安置了大批退伍軍人。
美軍在招募新兵過程中實行人才市場競爭方法,通過入伍考試,嚴格掌握標準,使入伍新兵一直保持較高的質量。現在新兵持有高中畢業(yè)文憑者占95%以上,而美國社會18~23歲的青年中只有75%左右具有高中畢業(yè)文化水平。在能力水平測試方面,新兵中高于一般能力水平的人員為70%,而美國青年中此類人員占50%。
美國軍事教育體系中共有60所高等軍事院校,根據美國武裝力量部署體系分布于美國全境。作為美國武裝力量核心的職業(yè)軍官的培養(yǎng),主要在三所著名的軍事院校進行,即陸軍軍官學院(又稱西點軍校,位于紐約)培養(yǎng)陸軍軍官,海軍學院(位于馬里蘭州的安納波利斯)培養(yǎng)海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軍官,空軍學院(位于科羅拉多州的斯普林斯)培養(yǎng)空軍軍官。
為了給軍官隊伍補充稀缺專業(yè)的高素質人才,美軍還直接征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耶魯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專業(yè)學院的畢業(yè)生入伍。
按照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軍官屬于聯(lián)邦政府的公職官員,基本職責就是為政府提供軍事領導。實踐證明,軍隊并不需要一個龐大的軍官群體,而士兵又由于流動性較大等各種原因,難以形成軍隊的中堅力量。于是,設有軍士(士官,Sergeant)填補了這一空白。
軍士由士兵中提拔,晉升要求非常嚴格。軍士非官非兵,高級軍士的權力和待遇與低級軍官大致相同。軍士服役期限較長,崗位相對穩(wěn)定,有些甚至可以在基層干到退休。他們是基層部隊的軍事骨干,官兵之間不可缺少的紐帶,是實施部隊管理、教育和訓練的橋梁,士兵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和領導者,基層部隊真正的帶兵人,作用十分重要。在美軍的編制總員額中,軍士最高峰時達到了64%,現在在5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