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8.證券化陷阱套牢世界(1)

美國憑什么 作者:(美)龐忠甲


小布什總統(tǒng)在他的競選演講中大打愛國主義牌,他呼吁民眾愛國。而在當時經(jīng)濟困難的背景下愛國就是積極購買房產(chǎn),促進美國房地產(chǎn)的發(fā)展。就這樣,在政府引導下,美聯(lián)儲不斷降息,大量的資金開始流入房貸領(lǐng)域給居民購買房產(chǎn)。房貸條件不斷放寬,最后發(fā)展為只要滿足一些最基本的條件,甚至不要首付,就可以獲得住房貸款,這便是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簡稱次貸)。次貸促成了美國房地產(chǎn)市場一派榮景,推動房價節(jié)節(jié)上升。

2007年美國爆發(fā)了次貸危機,翌年惡性發(fā)展為全球性的空前嚴重的金融危機,人稱金融海嘯。其實次貸總金額僅約1.3萬億美元,并且有房地產(chǎn)抵押,即便“全軍覆沒”也不太可怕。然而,在形形色色金融衍生品支持下的“證券化”,使得本來破壞力有限的次貸危機產(chǎn)生了史無前例的震撼力和后續(xù)影響。

可怕的是,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gòu),為了擴大流動性,賺取高額暴利,將次貸進一步變成了次級債券后,利用所謂“金融創(chuàng)新”推出的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品”,把次級債券證券化打包,通過杠桿操作手段,反復擴大金額,依靠華爾街國際金融中心的優(yōu)勢地位推向全球市場。

冷戰(zhàn)結(jié)束后,大批缺乏用“武”之地的數(shù)學家和物理學家、畢業(yè)于“常春藤”大學的精英,投身于華爾街,設(shè)計出了一系列復雜的金融衍生品:ARS(拍賣利率證券)、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DO(擔保債務憑證)、CDS(信用違約互換)……給虛擬財富插上了技術(shù)的翅膀。事實證明,巨額的高杠桿率金融衍生品是摧毀經(jīng)濟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

這種貽禍全球的證券化所使用所謂的金融衍生品究竟是什么玩意兒?今以危機爆發(fā)后臭名昭著的“擔保債務憑證”或稱“信貸違約掉期合約”(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為例簡介于下:

由于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guī)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 CDO。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gòu)B。機構(gòu)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么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1000萬,連續(xù)10年,總共1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么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如果不違約,貸款可以賺10億,這里面拿出1億用來做保險,還能凈賺9億,如果有違約,反正由保險公司來賠,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100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1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1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8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拍板成交。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后,C見有利可圖,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單子賣給我怎么樣,每個合同給你2000萬,總共20億。B的1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xiàn)在一轉(zhuǎn)手就有2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O被劃分成一塊塊的CDS,像股票一樣流進了金融市場,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O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1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億。D看到這個產(chǎn)品,算了一下,100億減去22億,還有78億可賺,立即買了下來。從此以后,這些CDO就在市場上反復炒了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