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關于俳諧的學說 / 關于研究資料 / 《祖翁口訣》 / 《幻住庵俳諧有耶無耶關》 / 《二十五條》及其真?zhèn)?/ “不易、流行”與“虛實”問題 / 俳論系統(tǒng)中的相關問題及意義 / 《三冊子》的內容 / “風雅之誠”及其解釋 / “不易”與“流行” / 《三冊子》與“虛實”問題 / 俳諧與滑稽 / 俗談平話的要素 / 俳諧之題 / 支考的俳論 / 《葛之松原》 / 《續(xù)五論》 / 《俳諧十論》 / 有關俳論中的“不易、流行”論 / 《續(xù)五論》中的新舊之論 / 《十論》中的變化論 / 《葛之松原》中的一段文字 / 支考的虛實論 / 對露川的批駁 / “以虛行實”及其意味 / “華實”論 / 滑稽論 / “本情”與“風雅” / 風雅的“華”與“實” / “姿情”論
在俳論這一類書籍中,往往包含著俳諧歷史的沿革及俳諧用詞的解釋等基本內容,但總體上看,不能否定這些內容也包含著一些藝術論的成分。而且,作為藝術論,在對俳諧的特殊形式及句法加以討論的同時,也確實包含著對藝術的根本問題及俳諧的一般美學問題的考察和研究。流傳于世間的所謂“俳書”這一類書籍,實在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其中可以稱為“俳論書”的著述也有不少。一直以來,對這些書籍當中的藝術論思想加以深入精細研究的成果究竟有多少,我不太清楚,然而從美學思想的研究這個立場上,對這些俳論中所包含的各種美學問題加以探討,確實是有新意的事情。我們有足夠的余地,站在現(xiàn)代美學的角度加以新的詮釋、進行新的觀照。當然,我并不是說要將俳論當中的全部問題都作為美學思想加以考察,而是對與“寂”這個主題相關的基礎性、前提性的問題加以美學思想上的概觀性研究。即便是在這個范圍內,也還有大量未開墾的領域,需要篳路藍縷、披荊斬棘。
可以說,“俳句”這種樣式,最初是由芭蕉將它提升為真正的藝術境界的,后來俳論中全部美學問題也都以芭蕉為最早源頭。然而芭蕉本人對于俳句藝術的反省、思考性的研究材料,流傳下來的甚為貧乏。先前我們認為是出自芭蕉之手的著作,如今也已經被疑為偽作而被否定。我作為俳諧的門外漢,有時候對這個問題的判斷頗感猶疑。我認為,即便并不是芭蕉自己親自執(zhí)筆的東西,只要他的弟子能夠比較忠實地把師說記錄下來,那么,我們也不妨把它作為直接或間接的材料加以應用,并可從中大體窺知芭蕉的思想。
在此,我想不妨可以首先提到以下材料:被稱為“芭蕉遺稿”的《祖翁口訣》(該書據說是在芭蕉之后開拓了“伊勢派”的乙由之子麥浪所藏)、《幻住庵俳諧有耶無耶關》,還有被認為是記錄了師說的服部土芳的《三冊子》。此外,還有被稱為“芭蕉傳書”的《二十五條》,這本書由各務支考起名為《白馬經》或《貞享式》,作為蕉門的第一“傳書”而廣泛流布,然而今天許多人認為那是支考的偽作而不予采信。我本人當然不具備對這些資料的真?zhèn)渭右耘袛嗟馁Y格,關于這方面的相關知識也甚為缺乏,但我知道,明治年間,由巖谷小波校訂、博文館出版的《俳諧文庫》第二十五編《序俳諧論集》中,是把該書作為“東花坊支考”的著作加以刊行的。在該書的“凡例”中,校訂者云:“芭蕉翁《二十五條》(十千萬堂紅葉氏藏)亦名《白馬奧儀解》,所謂二十五條為芭蕉翁的家訓云云,頗不可信,實則出自東花坊之手?!比欢?,關于該書所收《幻住庵俳諧有耶無耶關》,校訂者又說:“《幻住庵俳諧有耶無耶關》是為芭蕉所作,正風①正風:指蕉風,即芭蕉創(chuàng)立的俳諧風格。之徒視為金科玉律,頗為依從。該書于明和元年上梓?!蔽易钤缡怯稍摃私獍沤秾W說的,但《日本俳書大系》并沒有收錄。而那部《二十五條》卻被作為《蕉門俳話文集》而被收入該“大系”中,對此,該“大系”的編纂者勝峰晉風氏在《題解》中這樣寫道:從“附記”中可以看出,元祿七年六月,芭蕉寓居落柿舍,制定俳諧新式,并傳授給弟子向井去來,此事《去來遺稿》中沒有記載。而作為蕉門第一傳書的則是支考的書。(中略)有人認為該書是支考的偽作,而森川許六在《宇陀法師》中云:“《二十五條》的口訣是先師之奧儀,不知此書,則不明俳諧之道。”野坡之聞書《俳諧耳底記》的書后附錄中,有一個《蕉門野坡流俳諧書目錄》,其中有“芭蕉翁《二十五條》一冊”的字樣,可見野坡也相信此書出自師說,并加以刊行。既然許六、野坡兩人如此相信此書并加以刊行,那我們就難以隨便把它作為支考的偽作而加以排斥。我們不妨把它作為芭蕉的傳書,對其中的本文加以批判地審視,則不至于上支考的當。(《日本俳書大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