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來俳論中所涉及的種種美學問題加以探討,也是我們研究“寂”這一概念的極為重要的途徑,這一途徑是不能省略的。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芭蕉之后的俳論著作中,對于俳諧藝術(shù)中的某些根本問題都做了頗為詳細的或者說某種程度上具有體系性的考察。在這些考察當中,一方面包含著俳諧的特殊技法及其相關(guān)的具體問題,還有俳諧的歷史以及俳諧的文字出典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又有所謂“不易、流行”論、“虛實”論、“本情”論、“風雅”論等與俳諧美學問題相關(guān)的議論。如果把這些議論作為美學理論來看待的話,那么,某些俳論比起中世時代的歌論,其思考和表達有時更為精細,這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的表現(xiàn),也是我們在研究中應(yīng)該加以注意的。然而,今天我們要把“寂”這個特殊的審美范疇作為俳諧的核心問題,作為一種審美理念,對它做出理論上的明確的分析界定的時候,不能以為只參照那些俳論書就足夠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正如上文所說,“寂”這個概念本身的許多問題,并不是在俳論書中直接涉及的。不僅如此,對以芭蕉為首的蕉門俳人來說,“寂”這個特殊概念是俳諧最高的審美理念,是一個包容、總括性的審美理念,它實際上包含了蕉門俳論中的諸多重要的美學問題。因而,對“寂”這個概念的構(gòu)成要素加以分析,是勢在必行的。當然,俳論中出現(xiàn)的一切美學問題并不等于“寂”的內(nèi)容構(gòu)成問題,但兩者之間至少具有上述的關(guān)系。我認為,必要和有效的方法是,在研究中以古來俳論書為資料,從而對“寂”加以美學上的考察。
下面我將運用以上所說的方法,把“寂”作為一個美學范疇加以研究。在以下各章中,為了方便起見,我想將敘述的順序顛倒一下,先從俳論中所涉及的主要美學問題著手加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