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對話
觀眾提問:如何改善拍片的進度,保證電影能夠適時完成?
丹尼·博伊爾:一般我們有一個拍攝進度。我們的目的是拍一部好的電影,要拍出好的電影我們要充分利用時間,但我覺得所有人都會延長,只有非常少的導演會在規(guī)定時間之前完成這部電影,當然我是負責的一個導演,我希望盡職的花最多可能的時間來拍電影。
菲爾·阿格蘭德:你拍電影的時候是怎么安排時間的?
丹尼·博伊爾:我是用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方法,有的時候一個場景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拍不好,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演員一下子靈感乍現(xiàn),幾個鏡頭過得非常快。這也是我非常喜歡我們演員的原因,我覺得演員往往可以拯救一部電影,可以拯救一部原來不好的電影,也可以拯救我們作為導演的拍片進度,這取決于他們。
菲爾·阿格蘭德:你會不會一個鏡頭拍20、30次?
丹尼·博伊爾:有的時候不止,可能會拍40、60次。
史蒂芬·戴德利:有些演員一兩個鏡頭就可以拍得很好,就會省時間,有的演員會拍15—20個鏡頭,我覺得這是挺個人的,并沒有什么規(guī)則。一個鏡頭要拍幾次,這往往取決于演員的表現(xiàn),而且進度確實對導演來說是最大的挑戰(zhàn),而且要作出讓步。我非常討厭有一個嚴格的進度,比如一開始的時候告訴我是54天,有時候我會拍97天。
菲爾·阿格蘭德:姜文導演,您在拍片的時候究竟是拍得比較快,還是一個鏡頭會拍很多次?您的拍片風格是什么樣的?
姜文:跟他們倆沒什么區(qū)別,我也想規(guī)定40多天,但拍了70、80天。后來就背了很多不好的名聲,在中國這就是一個問題了,中國現(xiàn)在是同情資本家的人比較多。我知道一個導演是負責質量的,希望拍出最好的電影,這是很重要的,但現(xiàn)在在中國有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東西都變成一個工程,不花錢多掙錢算最好。我覺得還得付出一些東西,搭點功夫才能出質量。但你要敢說你超周期,就會是很大的災難,沒人給你投資了。我確實在頭兩個片子比預期的時間拍得長了,但我覺得有我追求質量的部分。當然我非常希望一切都完美的情況下還能比周期短的拍完,那是多么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