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與土地(1)

一派胡言:閻連科海外演講集 作者:閻連科


——在韓國女子大學研究生院的演講

大家下午好!這次到韓國來,是因為我的長篇家族散文《我與父輩》韓文版的出版。用中國最直接的話說,就是來宣傳這本書。宣傳——在中國更可能被理解為炒作,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把宣傳理解為“對一本書共同的閱讀與交流”?!段遗c父輩》在中國受到讀者的喜愛,出乎我的意料。這是我多少年來的寫作中出現(xiàn)的大家都說好而不說壞的一次例外。這也說明,親情、溫暖和人在生存中堅韌地活著的那種精神,是所有人共有并共同尊重的。因此,我也相信韓國讀者,對這本小書中的表達會有同感同受,可以和中國讀者一樣喜歡《我與父輩》,表揚作者閻連科,而不是如我此前的寫作一樣,批評我的寫作成了許多人共同的志向。

我的寫作,在這許多年來,一直是磕磕絆絆地行走在某種“背離”的道路上,被人失望,被人短長,乃至被大家無休止地批評和唾棄。對此,我都習以為常到如同在北京的環(huán)境里,擦凈了桌子必然還會落灰一樣,而永遠地不去擦它,倒也不覺得桌子上有多少灰塵了。不擦不抹,不管不顧,有著一種好處,就是反而可以放下包袱,真正隨心所欲而為之,不管讀者,不管評家,只管自己的內(nèi)心——把文學簡單到只有一個標準,或說只有一條最為重要的標準,就是在你的寫作中,你把你的內(nèi)心交付出去,有多少人說好說壞,你就不用管它了。然而話又說回來,交付內(nèi)心是有著方式、方法的。寫散文、寫小說,你不可能像舞臺劇那樣呼喚著、表演著;也不可能如電影那樣,在鏡頭前表演和對生活與人物進行最逼真的模仿。散文或小說中,你交付內(nèi)心的渠道,甚至不是語言與構(gòu)思,不是人物和故事,更不是技巧與技術(shù)。最好的交付的方法是,從實寫來,讓你和土地融在一塊兒;把你的心,交給土地就行了。那塊土地上有房舍、有河道、有人流、有寂寞和繁鬧、有恐懼和安慰、有出生和離去。那塊土地,雖然貧窮,卻也富裕到應有盡有,你在寫作中缺什么它就有什么;在寫作中什么多到了極處它就反而缺著什么了。你的心,無法把方方面面都照顧周全、平均分配,讓世事萬象,在你的寫作中都得到你的周全、你的愛。那么,你就把最真實的內(nèi)心交還給土地——把你所有的情感,都放在那塊或窮或富的土地上。土地是你情感的庫藏,是你的心之落處和存放之處。把你的心交給土地了,完完全全、無所保留地交給土地了,土地會適時宜量地把你的心分配給那塊土地上的人、那塊土地上的事和那塊土地上的植物、動物和氣流。

你所要去做的、能夠去做的,就是把你的心交給那土地。《我與父輩》的寫作,正是把心交給土地——而不是交給你筆下創(chuàng)造的人物、語言、敘述和技巧的一次努力和嘗試。我寫過很多帶著強烈嘗試的小說,如《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丁莊夢》和《風雅頌》等,我需要一次不帶任何嘗試的寫作和回歸,從走得很遠的高峰回到踏踏實實、扎扎實實的土地上,讓寫作中的張揚、狂歡和有意壓抑的情感,一是一、二是二地回到土地的純凈和質(zhì)樸中,把敘述中的技巧、技術(shù),從寫作中剔除得一干二凈、明明白白,除了心和土地,其余什么都沒有。

這就是《我與父輩》全部的寫作經(jīng)驗和感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