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問被譽為“比波普之父”的爵士樂壇傳奇小號手迪茲 ? 吉萊斯皮(Dizzy Gillespie),他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這種與眾不同的音樂形式的。他在回答中提到了一次特別的演出:
在度過了一個狂歡之夜后,他即興演奏了一種隱晦、形式自由的音樂。雖是即興之作,但他的音樂家同行們卻普遍認為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突破,并開始紛紛效仿這種風格。迪茲卻搖著頭評論說,“哎,這些家伙只是在照搬我的錯誤!”
和迪茲正相反,當我剛剛開始演講教練生涯時,我就照搬了許多傳統(tǒng)演講技巧培訓的錯誤之處,把商務人士看做演員一般,結果在很長時間里,對教練和學員來說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段時間曲折而漫長,令人備感折磨,更讓我飽受痛苦。在我看來,“培訓”(training)這個詞表示嚴格的訓練;而源于一種交通工具的“教練”或“指導”(coaching)則意味著靈活性。我的目標就是,讓接受培訓的商務人士自然而然地變成成功的演講者。
為了尋找擺脫這種進退維谷窘境的辦法,我開始回想在紐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擔任公共事務節(jié)目制片人的那段日子。
我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邀請政府、學術、衛(wèi)生、科學和文化界的人士來到我們的演播室——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是演員。為了讓他們在緊張的出鏡情況下感覺舒服、表情自然,我們采取了脫口秀的形式。通過面對面的采訪,或由專業(yè)主持人主持的小組討論,我們讓非專業(yè)的談話嘉賓回到了熟悉的環(huán)境,從而迅速減輕了他們的壓力。
而我工作的另一部分,則是篩選一卷又一卷的新資料片和錄像帶,主持一波又一波的采訪,閱讀一疊又一疊的報告,然后把這些信息清清楚楚地濃縮成時長28 分40 秒的節(jié)目。在這個過程中,我練就了一套提煉觀點、突出重點的本領。
回想起這兩種工作職責,我認識到,只要內容和心態(tài)控制得好,就會使商務人士在令人生畏的公開演講中更加輕松——他們面對聽眾時常常如臨萬丈深淵、如百蟲噬體或如乘坐飛機一般膽戰(zhàn)心驚。
正是從那時起,照搬錯誤的惡性循環(huán)停止了,體驗式演講法(Mental Method of Presenting)誕生了。我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演講教練公司,開發(fā)了一整套內容全面的演講技巧,告訴演講者如何組織故事、整理思路,然后用交談的方式將它們表達出來,而不是一項項照搬。
這種感覺真是似曾相識!硅谷的商務人士體驗到了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臺演播室里的嘉賓同樣的舒適感。這種強大的方法20 年來得到不斷的發(fā)展且被證實卓有成效,現(xiàn)在,請允許我將這些演講技巧介紹給你,讓你學會無論何時站在聽眾面前,都可以感覺自然,充滿自信。
現(xiàn)在,就讓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