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嘆的“圣嘆”二字,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典出《論語》,不過眾所周知,金圣嘆將佛教先哲也尊為“圣人”。
《法華經(jīng)》有這樣一段敘述:“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稱嘆……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圣所稱嘆?!?/p>
這是“圣嘆”由來的另一種解說。
“圣”為“佛門之圣”,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會三歸一,“三乘之說”即為適應眾生不同根基而作之說。圣嘆之“圣”,被理解為受佛教文化的影響很深。
關(guān)于“圣嘆”,除了以上兩種流傳最廣的靠譜說法之外,還有一種比較戲謔的說法。
金圣嘆穎慧不凡的天資從小就表現(xiàn)出來,狂傲的性格也是自童年時代起就開始展露端倪。據(jù)說,金圣嘆小時候很自負,自封“圣人”。某日,自負的小孩金圣嘆去郊外踏青,看見一個牧童坐在牛背上,他靈感大發(fā),信手拈來一首詩——宋代詩人雷震寫的《村晚》:“草滿池塘水滿陂,山街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p>
他把這首詩念給牧童聽,大有炫耀之意,也不知道那牧童到底聽懂沒有。
牧童果然大為敬服的樣子,既然他自稱“圣人”,又會吟詩,想必聰明得緊了。于是就對他虛心求教道:“我有一個啞謎,想了半天想不出謎底,你能不能幫我想出來?”
金圣嘆自負地說:“這有什么難的,一個啞謎而已,說吧。”
牧童從牛背上跳下來,說:“我往這里一站,打一字。”